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中班棉签画教案:漂亮的大鱼课件教案

  • 大班亲子教案:美丽的菊花

    2、纸杯若干,剪刀若干,胶布。 3、各色菊花和菊花图片 4、各色毛线若干,胶水 5、菊花茶,吸管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在秋天开放,感受菊花的美与香。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菊花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4、 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感情交流。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引入 提供菊花茶,让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感受菊花的香味,引入菊花的课题。 (今天,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做客。老师给客人们准备了茶,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茶?老师请小朋友闻一闻,闻到什么味道?再请小朋友尝一尝,尝出什么味道?

  • 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

    一、 开始部分:导入:1、听音乐《幸福泉》拍手进教室安静做好。 2、(出示几幅美丽的图片)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介绍: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章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课件章丘地图)二、 基本部分:1、复习土特产:我们章丘物产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知道哪些?(章丘大葱、明水香稻、垛庄核桃、龙山小米、白云湖鸭蛋、黄家烤肉)简介:章丘大葱:产于秀惠,它很高(最高的比老师还高一大节呢!)葱白也很长(能达到小朋友胸膛)、又脆又甜,有“葱王”、“世界上最伟大的葱”的称号。明水香稻:是“世界香米之王”,古时候给皇上进贡的贡品。垛庄核桃:果壳光滑,特别薄,容易剥皮。龙山小米:米色金黄、香味很浓,是四大名米之一。乾隆年间,给皇上进贡的贡米。白云湖鸭蛋:蛋黄发红、油多、味道鲜美黄家烤肉:是绣惠镇黄家湾的特色食品,皮酥、肉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是我们山东的名吃。章丘还有很多好吃的,请小朋友看一下(课件)。

  • 大班美术教案:金色的记忆

    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拾穗者》和认识色环,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色彩,并寻找秋天的主色调。2、通过综合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艺术形式自主分工及独立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二、活动重点、难点:幼儿能自主分工,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协作绘画。

  •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圆形》

    二、活动准备:彩笔 画纸 投影仪 圆形教具(特制) (两个圆形虚线处缝合,再在圆形的面上绘图。教师演示时要快,像是变魔术,幼儿会很感兴趣。)三、活动过程:1、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以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2、 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于圆形相象的物体。3、 通过幼儿书空添画和投影添画,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 大班音乐教案:美妙的水歌

    活动建议:一、引起兴趣:1、歌曲《摇篮曲》,幼儿自由随歌曲边哼唱,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2、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水量的区别,并告诉幼儿今天要和水娃娃做游戏。说明:第一步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通过音乐游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教学,并引起幼儿产生对水的兴趣,这是探究和体验的前奏。教师指导语言:小朋友看,你们面前放着什么呀?(水)对啦!今天我们小朋友要和三个水娃娃一起做游戏,你们发现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二、尝试运用水杯演奏乐曲:1、幼儿自主探究:装有不同容量的水杯,能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杯能演奏出音乐中的高音、低音、中音,感受水声的美妙。

  • 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风筝

    活动过程:1.激发制作的愿望。①在《三月三》的音乐声中,欣赏各种风筝,自由交流。②重点观察风筝的造型及色彩。③讨论:我想设计的风筝。2.绘制风筝图案。①讨论如何制作左右对称的风筝。②共同小结有益的学习经验,如先画后剪、叠放印轮廓等。③幼儿绘制风筝,教师巡回指导。3.欣赏作品。①展示绘制好的风筝面,介绍风筝名称、绘制方法等。②互评同伴作品,表述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提出修改建议。

  • 《美丽的梦神》教案

    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CollinsFoster,1826-1864),美国作曲家,他的作品结构简单,节奏平稳,音域不宽,材料精练,这种情绪既是对黑奴命运的同情,又是他孤身异地生活的切身感受。作有《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梦神》、《啊,苏珊娜》、《老黑奴》等二百首歌曲,其中很多都是广为流传的著名歌曲。第一位真正伟大的美国音乐家是曾经被称为“民歌制作者”的斯蒂芬·福斯特。他的生活故事表明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的显著不同。他生于1826年,那是欧洲音乐的黄金时代,贝多芬、舒伯特、罗西尼、梅耶比尔当时都处在他们的名声的高峰,而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和威尔第都正在成长为伟人。假如他生在大洋彼岸的话,他也许已经进了一个合唱学校或音乐学院,而变成了一个交响乐作曲家而不是一些简单歌曲和作曲家了。实际上,他生在宾州的匹兹堡附近的一个小城镇里。是第一位真正伟大的美国音乐家是曾经被称为“民歌制作者”。

  • 《美丽的梦神》教案

    教学过程音画结合,大胆表现。师:夜慢慢地深了,萤火虫也提着小灯笼回家去了,小朋友们也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播放《美丽的梦神》)。1、引导学生双手合拢放在耳边闭上眼睛欣赏乐曲。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乐曲感觉怎么样?生:很优美……师:这里有一个七彩的画盒,如果老师让你选择一种颜色来表示优美的旋律,你会选哪种颜色?生:蓝色。师:那如果是欢快,热烈的,你会选哪种?生:红色。师:你认为《夏夜》该用怎样的颜色与线条来表现呢?(学生发言。)

  • 《美丽的梦神》教案

    据考古发现,迄今最早发现的recorder(木笛\直笛\竖笛)在荷兰的一个小镇,recorder(木笛\直笛\竖笛)是欧洲传统、专业木管乐器,20世纪后在专业音乐演奏领域及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均得到极大的发展,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学习人口最多的乐器。在中国内地,recorder(木笛\直笛\竖笛)以课堂乐器的形象出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且基本使用高音笛。其以一吹就响、一学就会、价格便宜、养护方便等优势而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吹奏乐器。台湾地区称其为直笛,中国内地则称为竖笛,木质的直笛称木笛。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从中世纪起开始使用,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直笛音色优美圆润,是欧洲重要的管乐器,也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八孔竖笛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无论是在专业音乐表演还是在普通音乐教育中,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维也纳音乐学院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到普通中小学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雅俗共赏的乐器。专业的竖笛乐团和竖笛研究学会也比比皆是。世界各国还经常举办竖笛比赛,世界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经常播放竖笛音乐。

  • 大班安全教案:活中的防盗

    二、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本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确立,内容涉及社会、健康、科学、美术等多个领域,力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5.实物投影仪1台。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 《鳟鱼》教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观察鳟鱼图片,由图片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鳟鱼,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种。)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有同学可能会说:“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作,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鳟鱼》。三、新课教学1、认识舒伯特。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 《鳟鱼》教案

    教材分析:1、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2、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3、作品结构图(略)4、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5、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¹+A²+A³……6、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 《鳟鱼》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教学准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提琴)二、欣赏主题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欢乐的,悠闲的……小提琴)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 《月亮河》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语:老师想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大家欢迎吗?提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用心聆听老师演奏的乐曲,并选择与乐曲意境相符合的线条与色块。二、教师演奏。三、教师提问:选择与乐曲意境相符合的线条与色块。(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要素来回答,如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平和,来选择蓝色的色块和波浪线。)1、播放萨克斯演奏的《月亮河》,提问:这段音乐让你联想起生活中的哪些场景?①过渡语: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乐器演奏的这首曲子,它会让你联想起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呢?②提问③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单纯地说一个生活场景,而要同过乐曲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来展开合适的想象。)2、播放萨克斯演奏的《月亮河》,提出问题:为乐曲起名。①过渡语:这么美的乐曲,一定要有美的名字来配它,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好好想想,为它取个美丽的名字吧!②提问。③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回答:这首优美的乐曲,有一个浪漫的名字——MOON RIVER 月亮河。(多媒体出示)3、介绍萨克斯并演奏①过渡语:刚才的乐曲主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老师带来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他想为你们介绍他的萨克斯,欢迎吗?②学生介绍萨克斯。③学生演奏萨克斯《月亮河》,教师提出要求:观众听得越投入,表演者也会更加投入的,所以请大家随着音乐投入地动起来吧!

  • 《月亮河》教案

    教学过程:一、说月亮。1、创设情景。(课件演示):出示一个圆,“猜猜看,这是什么?”2、谈话导入 课题。“听着音乐想一想,月亮像什么?”二、唱月亮:(学习歌曲《月亮河》)1、教师范唱。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3、熟悉歌词。4、感受三拍子的节奏。5、按节奏朗读歌词。6、学唱歌曲:(1) 随琴轻声哼唱。(2)轻声演唱歌词。(3)强调二、四乐句结尾六拍子延音处的气息。(4) 加三拍子律动有感情的演唱。(5)强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打击乐器在强拍处伴奏演唱。(6)表现歌曲。三、听月亮:(一)对比欣赏《月光光.》1、初听:“听听这首歌和《望月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歌中的人们在借助月光赞美什么?”2、自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二)听赏《月亮河边的孩子》。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听听这首歌和《望月亮》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总结三拍子歌曲特点和演唱情绪。

  • 《画杨桃》教案

    检查预习,理清层次  ⒈指读生字词  ⒉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⒊指读课文,交流: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⒋划分层次  第一段(1):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  第二段(2—18):具体地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发生的事  第三段(19):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用连接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发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 《甘美兰》教案

    东南亚锣群文化的代表——甘美兰。教师:那么印尼真正的本土音乐文化的代表则是名为“甘美兰”的乐器合奏形式。(1)出示“甘美兰”乐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合奏形式是以锣和鼓等打击乐为主的。“甘美兰”被西方人认为是亚洲锣群文化的代表。(2)请学生听赏“甘美兰”演奏音频。听前提问:其旋律是多重复还是多变化?(3)带领学生模仿简化为两个声部的节奏敲击。教师先数拍子,指导学生分为两个声部(一声部可作拍手的声势、另一声部可作跺脚的声势,也可由学生自己创造两种不同的声音进行参与)进行模仿敲击。待学生做得较准确后,教师模唱录音中的旋律,指挥学生参与敲击。教师总结:这种旋律的不断重复是表达了印尼人民对生命轮回的渴望。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都曾以各自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这种渴望!

  • 课程教案表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年 级 科 目 教 材 教学教具 课 题

  • 师说教案

    孔夫子被称为圣人,但他还是不耻下问,他曾以郯子、苌弘等人为师,他的学问绝对不比他们差,只是想学到其他他不会的知识罢了。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民间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确是这样,不管是谁,都会有不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做的数学智力题,有些连博士生都做不出来,就算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也不会熟悉到字典里的每个字。人们的学问远远不如圣人,可他们也不肯向老师学习。这样的话,人又会有什么进步呢?老师无处不在,却往往被忽略,甚至耻笑。巫医、乐师和那些工匠们,经常互相学习。而那些士大夫们,自己没有学问,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还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听起来好像老师的标准都是他们定的!老师,可以是各个方面的传授者,却有人以向那些人学习为耻!

  • 幼儿园大班喷刷画教案:美丽的图形

    准备:1、各色图形的彩纸、废旧牙刷、颜料(红、黄、蓝)、抹布、牙签、旧报纸等。 2、范画两张(图形贴画和喷刷画)。 3、事前已进行过图形拼贴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贴画和喷刷画,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两幅作品都运用了图形拼贴,内容都是一样的,但其中一幅的背景采用了喷刷方法,而原来的粘贴地方只留下了白色图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上一页123...474849505152535455565758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