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快乐的小熊猫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2教案

    8.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 )A.4 B.5 C.6 D.7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2、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x , - y)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习题3.5 1,2,3四、 教学反思通过“坐标与轴对称”,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中务必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事先一定要准备好坐标纸等,提高课堂效率。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教案

    解析:从各点的位置可以发现A1(1,0),A2(1,1),A3(-1,1),A4(-1,-1),A5(2,-1),A6(2,2),A7(-2,2),A8(-2,-2),A9(3,-2),A10(3,3),A11(-3,3),A12(-3,-3),….仔细观察每四个点的横、纵坐标,发现存在着一定规律性.因为2015=503×4+3,所以点A2015在第二象限,纵坐标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A2015的坐标为(-504,504).故填(-504,504).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几种特殊情况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探究特殊情况.三、板书设计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关于坐标轴对称作图——轴对称变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作图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及其化简1教案

    方法总结:(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负因数,则应先化成正因数,如(3)题.(2)将二次根式尽量化简,使被开方数(式)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因式),即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面学到).探究点三: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8a,c9,a2+b2,a2中,最简二次根式共有()A.1个 B.2个C.3个 D.4个解析:8a中有因数4;c9中有分母9;a3中有因式a2.故最简二次根式只有a2+b2.故选A.方法总结:只需检验被开方数是否还有分母,是否还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三、板书设计二次根式定义形如a(a≥0)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a≥0性质:(a)2=a(a≥0),a2=a(a≥0)最简二次根式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勾股定理2教案

    意图:课后作业设计包括了三个层面:作业1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设计;作业2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业3是为了拓广知识,进行课后探究而设计,通过此题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效果: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反思(一)设计理念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整个过程中,本节课始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突破难点.(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首先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再通过几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特殊情形入手,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计算面积,分析数据,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而得到勾股定理.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验证勾股定理2教案

    意图:(1)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生加强了对数学史的了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让部分学生搜集材料,展示材料,既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学生热情高涨,对勾股定理的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有同学提出:当代中国数学成就不够强,还应发奋努力.有同学能意识这一点,这让我喜出望外.第六环节: 回顾反思 提炼升华内容: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师生共同畅谈收获.目的:(1)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并进行总结;(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效果:由于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注意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生谈的收获很多,包括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历史的感悟及对勾股定理应用的认识等等.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验证勾股定理1教案

    探究点二: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如图,高速公路的同侧有A,B两个村庄,它们到高速公路所在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A1=2km,BB1=4km,A1B1=8km.现要在高速公路上A1、B1之间设一个出口P,使A,B两个村庄到P的距离之和最短,求这个最短距离和.解析: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先确定出P点在A1B1上的位置,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P+BP的长.解: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AB′,交A1B1于P点,连BP.则AP+BP=AP+PB′=AB′,易知P点即为到点A,B距离之和最短的点.过点A作AE⊥BB′于点E,则AE=A1B1=8km,B′E=AA1+BB1=2+4=6(km).由勾股定理,得B′A2=AE2+B′E2=82+62,∴AB′=10(km).即AP+BP=AB′=10km,故出口P到A,B两村庄的最短距离和是10km.方法总结:解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几何知识正确找到符合条件的P点的位置,会构造Rt△AB′E.三、板书设计勾股定理验证拼图法面积法简单应用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并体会其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会勾股定理的应用并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用计算器开方1教案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重点)2.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字规律,提高推理能力.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平方和立方运算求出一些特殊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如4的平方根是±2,116的平方根是±14,0.064的立方根是0.4,-8的立方根是-2等.那么如何求3,189,-39,311的值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用计算器求6+7的值.解:按键顺序为■6+7=SD,显示结果为:9.449489743.方法总结:当被开方数不是一个数时,输入时一定要按键.解本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是:■6+7=SD,错的原因是被开方数是6,而不是6与7的和,这样在输入时,对“6+7”进行开方,使得计算的是6+7而不是6+7,从而导致错误.K探究点二:利用科学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35;(2)5+12,15+2.解:(1)按键顺序:■2=SD,显示结果为1.414213562.按键顺序:SHIFT■5=,显示结果为1.709975947.所以2<35.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一、导入新课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11月24日,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内容1.初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1.日军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学生活动一: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并互动交流。小结:序言告知我们,“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在中国及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后得出的结论。那么他在苏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把视线焦点集中到他笔下那一群“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身上。(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1.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方法指导】读目录,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要点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迅速查阅到所需要的部分。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目标导学二: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语段中一一列举了此次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 关于助人为乐的国旗下的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关心体谅他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急人所急,救人之危,以帮助他人为快乐,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写照。雷锋曾经说过: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朱伯儒曾经说过: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在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点。但是,我们也有不容回避的缺点,比如,以自我为中心。要改正我们的缺点,完善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就需要大力倡导助人为乐、热心公益,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树立自立与合作精神的必由之路。

  • 《天地人》说课稿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 同学相伴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下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 过程、板书设计 6 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第 4 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同学相伴的 快乐》,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同学在一起共同游戏、共同生活中的快乐,旨在引导学生愿意与同伴在一起,体会乐群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半的校园生活中,在与同学相伴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但他们还不能从理性上理解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和乐群的意义。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1. 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2. 懂得同学相伴的重要性。3. 乐于在生活中与同学合作、分享。教学重点是: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和乐群的意义。难点是:体会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

  • 学会尊重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尊重》(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一、说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以“养成交往品德”为主题展开,着重培养学生尊重、宽容、自省的美德,学生通过对三种道德规则的践行并不断塑造思想、道德、人格,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学会尊重》是第一课的内容。尊重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它是一座桥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从心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开始。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筛选和整理资料。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对于“尊重”有一定了解,能初步感受尊重对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但落实到日常的行为细节中,对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还缺乏深入的思考,没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 学会宽容 说课稿

    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的最后一个课时。本课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活动体验等引导学生接纳不同、包容差异,同时也注重对前两课时的总结、应用与拓展。第二课的前两课时中涉及到的宽容的意义、限度和原则等,都为本课做了良好的铺垫。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不仅身体和心理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而且社会性发展的,道德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成长时期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自我的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长久意义。六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了社会生活,已经初步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经验,对国内、国际事件也产生关注的兴趣。帮助其学习尊重、宽容的基本人际交往品质,有助于其更好的理解社会、融入社会。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2.学会如何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明白宽容但和而不同。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说明问题。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教学难点:明白宽容但和而不同。

  • 学会反思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反思》(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1、说教材本课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的第3课,本课是在前 五年我的健康成长主题学习的基础上,聚焦反思。本课包括“生活离 不开反思"和“养成反思好习惯"两部分内容。教学时应从学生己有 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动活泼例子、故事,让学生参加活动,在实践 中明白反思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反思的方法。学情分析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

  • 《少年闰土》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三、说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四、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主扶式”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来实现。同时通过朗读、默读,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时,主要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内容,发掘主体。抓住重点句,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重点突出。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教案

    故直线l2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52x.故(-2,-5)可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组5x-2y=0,2x-y=1的解.(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直线l1,l2的图象如图,可知点A(0,-1),故S△APO=12×1×2=1.方法总结:此题在待定系数法的应用上有所创新,并且把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三角形面积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考查了基本知识,又不局限于基本知识.三、板书设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用含字母的系数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kx+b(k≠0);2.将已知条件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k,b的值,进而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教学,进一步理解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体会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页123...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