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一分钟》教案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同之处。【板书】3.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启发引导】请同学们一起阅读地图册上的“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分析:(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轨道等方面有什么共性?(2)图中符号“i”、“e”代表什么意思?这两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符号“i”表示轨道倾角。(简介黄道、黄道面、轨道倾角)各大 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符号“e”代表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教案

    ①演示动画,理解大爆炸宇宙论②主要观点:?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2、其它宇宙形成理¬——稳定理论3、大胆猜测:宇宙的将来史蒂芬·霍金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霍金的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霍金预言宇宙有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科学巨人霍金:探索的精神)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点拨: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色不同,可以安排的旅游活动是不一样的,直接影响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因此,出游前首先就需要收集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情况。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一般来说,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会使旅行的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经济距离增加,相应地降低了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居住地与旅游地相距遥远,也意味着两地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这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信息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选择。图5.3西藏布达拉宫和图5.4云南香格里拉两幅图片显示了西藏布达拉宫、云南香格里拉与众不同的优美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近年来国内旅游的热点。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图3.6城市雕塑图为位于兰州城南黄河之滨的巨型雕塑——《黄河母亲》。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现今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自然地域已经越来越少了。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景观都留有人工的痕迹。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类型教案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此时将上述景观划分到这两类中去)我们凭直觉应该知道哪些是自然,哪些是人文旅游资源。那么两种资源是怎样定义与划分的呢?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P11与P12,两类资源。解释:一般而言,自然旅游资源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为核心。前者主要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关,后者主要与人类历史相关。但:有时,两类资源之间难以断定其归属,因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经过人为的加工,不可能没有人文附加成分。而人类社会多数的创造,即使是最能体现人文色彩的民族风情,都与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类资源又可细分为若干类,P11与P13阅读材料。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案

    (1)示例一(横向联想) 李白的送别诗:①“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船帆。李白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地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那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学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初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作者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潜心于学术研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也是一位英勇无畏,“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的革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言行一致,并把它当成做人的准则之一。请收集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选取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设计意图】从诗意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句式节奏、抒情性、叙事性、哲理性,品析语言,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赞美之情,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的思想。五、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作者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时空线索,串联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并着力表现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来抒发作者对丽江古城与自然美妙融合的赞美之情,对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的赞美之情,对传统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赞美之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生命平等的意识。诗意的语言中,有强烈的抒情,有厚重的历史感,有深邃的哲思。这“一滴水”折射出的,是阿来的思想、灵魂。2.布置作业(1)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跨越时空,全面多角度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2)课外阅读阿来的《大地的阶梯》,体会融景物、历史、感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风格。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五、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这篇演讲词,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作者善于自我调侃,在自我解剖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强调了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演讲中列举了大量名人事例进行论证,使演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篇演讲词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我们在体会王选演讲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他的人格魅力。2.布置作业(1)人的一生所做的重要抉择,如果与时代和国家紧密相连,意义会更加重大。我们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如选择未来事业时,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演讲词,并在小组内演讲交流。(2)课外阅读王选的《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任务一学习鉴赏教案

    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意象“诗是无声画”,诗要用形象说话。一般说来,诗歌写作是由“灵感—寻象—寻言”这三个阶段构成的。获得灵感,就是获得一种诗美体验;获得诗美体验之后,就要将诗美体验转化为诗歌意象。诗歌意象创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多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暗示某种生活、情绪和哲理,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2.要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诗歌创作中,或是即事抒情,或是融情于景,或是托物言志,要尽力将情感形象化,避免单纯地抒情。3.意象的组合。意象组合是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它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幅跳跃的画面,使它们产生对比、衬托、联想、暗示等作用,让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去揣摩和领悟作者的意图。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案

    二、初读,解读“早行”,感受意象的丰富1.寻读意象课件出示:诗人围绕“早行”一词,写了哪些典型特征的细节、景物?如何体现“早行”?学生自由诵读、思考交流。教师点拨:颔联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词一景,让我们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组成意韵丰富的画面。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预设:诗歌中处处体现“早行”,如“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鸡声茅店月”(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2.延读意象叠加的诗句课件出示:(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任务一阅读与思考教案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了解了本单元三部戏剧的背景和主旨,相信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深了。下节课,我们就要准备排练戏剧,希望大家课下再好好读读剧本,加深理解。五、布置作业1.课后查阅关于表演的相关资料,了解表演的知识。2.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剧本熟读,并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揣摩应如何表演。剧本学习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人物为核心,从三个方面展开:(1)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从基本的情节入手,通过理解情节中的矛盾冲突来感知人物形象,让学生建立对剧本的基本理解。(2)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台词来理解人物,为下阶段的舞台表演打下基础。(3)从现实的角度读剧本。指导学生认识剧本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的成长。

  •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31生命活动及本单位-细胞》教案

    本章是第三章第一节的开端,学生在第二节已经学习了元素的组成和一些生物大分子,本节课内容是学会使用显微镜,这是生物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之一。对于今后的实验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在初中阶段都有接触过光学显微镜,所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顺利的进行,但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不能保证同学们进行显微镜的实验,本节课结合学生情况和实际情况,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的方法进行。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能。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幻灯11,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幻灯12)七、拼图大比赛。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八、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教案

    (6)交流。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哪几句难记一些?你用什么方法记呢?怎样记住"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说、想出不同记口诀的方法。(7)应用"做一做"第1题(学生半独立完成):①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②摆2个六边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想的?(想口诀"二六十二"。)③运用所学的口诀口答摆4个、6个、3个、5个六边形所需要向小棒数。"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①将第2题改为填空题,在圆圈内填写正确的积;②口答得数,并说一说所用口诀。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2篇

    3.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三、巩固练习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分别指名口算,并说说怎么想的。四、全课总结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并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教后反思《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本课时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2篇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6×48×59×77×56×89×7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1、教学p68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3)、各小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投影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投影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1、指名编故事。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上一页123...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