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准备:(一)材料:1、自制教学课件。2、玩具小猫、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画上一个煎盘,并用缝纫机在煎盘的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3、油画棒、勾线笔、彩纸条、胶水、剪刀等。4、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小叮当》背景音乐磁带。(二)知识:1、幼儿在家观察过家长烧鱼的方法。2、有过运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的经验。三、活动过程:(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1、课件显示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给它送来了很多礼物,是什么呢?2、屏幕显示各种各样的鱼,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呢?(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梯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3、师继续讲述:小猫收到了这么多的鱼,心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4、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红烧的、糖醋的、葱油的……)
活动目标:1、尝试了解家中房间的用途。2、激发幼儿对家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操作材料 固体胶 抹布 大图片 桌布篮子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昨天,陈老师搬新家了,还买了许多的家具呢!2、现在呀我的家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看吗?3、(出示图片)咦?猜猜这是什么房间?4、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让幼儿说出理由)5、哦~原来呀我们把有床的房间叫做卧室。6、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7、陈老师家还有几间房间没让你们参观,我们再去看看,你们用好听的名字告诉我他们是什么房间好不好呀?8、(出示图片)让幼儿来猜出房间的名称。9、哦~原来在我们家里面,每一间房间都有他们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2、能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3、能大胆地设计手套的图案,体现出图案带来的美感。准备:1、每人一张白色的信封。2、用信封制作出的手套几幅。3、油画棒、小剪刀每人一套。过程:1、引导制作手套的兴趣。(1)做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啦啦啦。小小手指就是我,我在敲锣鼓,咚咚咚,锵锵锵, ,咚咚咚,锵锵锵, ,咚锵、咚锵、咚咚锵。
活动目标:1、回忆经验,巩固对绣球花、喇叭花等一些花的特征的了解。 2、尝试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3、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 2、草地背景图一幅 3、《蜜蜂做工》等磁带 4、废报纸、颜料、各种正方形蜡光纸、各种没涂色的花 5、蜡笔、卡纸、剪刀、篓子若干、投影仪等若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1、小蜜蜂们,跟着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去采蜜吧。 2、勤劳的小蜜蜂,刚才你们在忙什么呀?(采花蜜)
二:准备1 课件一份;头饰一套;磁带;录音机;扇子一把;花轿一顶;2 简单欣赏儿歌《小狗抬花轿》3桌面设置为花轿图案。 三:过程1 谈话引出课题,并熟悉歌词。1)"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花轿)"在哪看过的,里面一般坐着谁?""现在我们来看动画里是谁坐在花轿里,又是谁在抬轿?"2)放课件,欣赏课件一遍。"刚才你听到了儿歌中说了些什么?"3)跟着动画一起说一遍。(放课件)4)"我们来给动画配音"(进一步熟悉儿歌)2 用动作感受歌曲旋律1)小狗是怎样抬轿的?2)老虎神气的动作又是怎样的?3)鼓乐队的动作。3 尝试大胆演唱歌曲1)"我们把刚才的儿歌配上这个好听的音乐唱出来,怎么样?"教师示范一遍。2)听音乐轻声唱。3)分两组演唱。一组做动作,一组歌唱。(教师提醒幼儿将小狗可怜和老虎神气的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教具——蓝印花布场景布置、音乐、 学具——毛笔、蓝白颜料、湿毛巾、桌布,伞、扇、篮、杯及蓝印花布的各种剪片(花形、鱼形、圆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围兜、头巾、肚兜、手帕、围巾、手套、裤子等 活动过程:一、整体欣赏蓝印花布 导入:哇,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提问:除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还有很多什么呀? 看到这么多的蓝印花布,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 小结:走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有人感觉宁静、有人感觉素雅、还有人觉得到了淳朴的乡下。 二、分情景欣赏蓝印花布 导入:现在,老师请你们在去逛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去挑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等会儿来介绍你喜欢它的理由。1、幼儿自由选择欣赏蓝印花布,教师随机指导2、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物品a.染布坊(从颜色简单、图案多、排列方式来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东西? 谁来介绍?谁还来补充?还有吗? 小结:蓝印花布颜色只有两种,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又耐看,让人越看越喜欢。b.江南布衣阁(从蓝白和红的对比上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衣服? 喜欢它的什么? 小结:蓝白相配的蓝印花布,素雅大方,配上喜气洋洋的红色,衬托出了蓝印花布古朴典雅的美。c.饰品吧(从装饰的方法上及体现中国特色)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的东西? 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中国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活动准备】 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二、基本部分: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2、体验手形画带来的乐趣,启发幼儿大胆想象。3、激发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重点:能根据手形的变换联想各种事物,并将它变成生动图案,体验到手形画带来的乐趣。难点:大胆发挥想象根据手形变换来联想相关的事物。活动准备:1、若干手形图2、学具:记号笔、油画棒、铅画纸活动过程:
实录: 今天区别“1和许多”是第二次非式活动,活动前,我给小朋友提出了“今天请大家去找一找上次没玩过的玩具玩一玩。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自己上次没玩过的玩具。有的拿了听一听、有的拿了放一放、还有的拿了插管子。徐炜韬选了摆一摆的玩具,看到一张纸上贴着两张图片,一张是一只萝卜,另一张是许多的气球,徐炜韬开始对着这两张图片看了又看,接着他就点着萝卜和气球说出其名称,讲了一会儿,他看见盘子里有许多卡片,看了看,他拿了一条鱼点数了起来,“1”,点好后,就放在一边,,这时他又拿了一张树叶的卡片,这下他发现不是“1”而是有“许多”树叶,他马上伸出手指点数了起来,一边数,一边念着“1、2、3、4、5、6、7数到最后他发现自己有点数不清,于是他放在了一边。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水果篮、苹果、猕猴桃、龙眼等新鲜水果、纸制水果篮若干、纸制水果。活动过程:一、猜水果出示水果篮(水果篮用布盖好)师:这个是什么啊?生:篮子。师:你们觉得这个篮子装了什么?生:苹果、月饼(梨、饼干……)师:想不想知道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呢?生:想师:会是什么呢?我请你们来摸摸看,摸好以后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摸到了什么?请幼儿来摸师:你摸到什么?(别告诉大家是什么,你让大家猜猜)生:它是圆圆的,柄是凹进去的。(是苹果)教师拿出来给大家看是不是苹果再请一个幼儿来摸师:你摸到什么?生:它是椭圆形的,毛毛的(是橘子……)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教师拿出水果给大家看)生:猕猴桃……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3、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准备: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过程:一、观察比较1、上放的是什么?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你有几个瓶子?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2、鼓励幼儿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圆和圆的不同状态的想象与组合,创作出各种小动物的造型。 活动准备:1、会翻跟斗的圆圆一个、教师范例镜框一幅。 2、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若干、水彩笔、固体胶、幼儿用小镜框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一、看看讲讲,寻找圆圆,体验变身的圆圆◎ 重要提问: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圆的?2、 “圆圆”在哪里?它变了以后又躲在哪里?3、教师追问:“半圆形或扇形还能变成什么?”教师小结:原来,调皮的“圆圆”有时是圆圆的,当它翻一个跟斗时,能让自己变成半圆,如果翻两个跟斗就能让自己变成一把小扇子,“圆圆”的本领可大了。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数字,并乐意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活动。2、物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三、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记录卡; 家里的数字: 2、课件制作:我的家 课件一:家里的各种物品(鞋、桌子、椅子、茶杯、玩具、电视机等物品)。 4 6 5 3 2 1 课件二:厨房、客厅、卧室。 三、过程: 观看录像一)、认识数字,理解6以内各数字的实际意义: 1、幼儿交流记录卡,说说在家中发现了哪些数字? A、直观的数字(数序):如、电话上的数字、钟上的数字、电器上的数字;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活动准备:6的分合卡片,分类图一张。记录单、记号笔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1)游戏:碰球游戏前,由教师确定碰几球,如碰5球。教师问:“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嗨,我的1球碰4球?”速度可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2、主动收拾整理班级的玩具等。活动准备:准备统计表、笔,幼儿学习包《我们的班级》活动过程:1、 谈话引题。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的物品、玩具等环境。 2、统计物品统计物品及玩具的数量,并用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