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讲评要有侧重,抓准学生的薄弱环节 教师备好试卷,备好学生之后,要切中要害分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考试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讲评,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试题的讲评应该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在讲评试卷时,并不一定按照试题的顺序逐题讲解,而是有针对性的将试题重新组合,侧重讲解,提高效率。 1.侧重抓难点 有了课前的统计数据,教师很容易把握住学生的难点所在,即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试题,教师们可进行引导、分析讲解,由于学生具有迫切的求知欲望,课上学生也会表现得更为热情高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结合实际体验说礼仪的重要,掌握一般常用的礼貌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闻礼貌语言,使礼貌礼仪教育见成效。 2、透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透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校园礼仪。 活动重点: 本次活动,提出期望,期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七年级的古文教学已经有初步的基础,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阅读这一类的古白话,在内容的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然而,本文最大的价值在于写作特色。而这些又恰恰涉及各类描写和修辞,它们是白话文理解和写作常用的方法。据此,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我把重点放在了体会正、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品味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声音。而识别并简单运用这些特殊的比喻描摹自己生活中的声音则成为教学的难点。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学生习得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理解多角度描写尤其是侧面衬托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揣摩语言:通过学习课文中特殊比喻手法,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声音的妙处,提高学生语言鉴赏和运用能力。
证明:如图,过点C作CF∥PD交AB于点F,则BPCP=BDDF,ADDF=AECE.∵AD=AE,∴DF=CE,∴BPCP=BDCE.方法总结: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如果图形中有平行线,则可以直接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以及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如果图中没有平行线,则需构造辅助线创造平行条件,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三、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 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说理表达能力.
2、 在故事和儿歌的帮助下,理解蜘蛛网的基本构造。 3、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蜘蛛、蜘蛛先生造房子的幻灯片、蜘蛛网)、幼儿绘画纸(上有蜘蛛),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 课件出示蜘蛛,让幼儿观察认识蜘蛛。 2、 结合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蜘蛛先生造房子》。 问:蜘蛛先生在找什么? 蜘蛛先生是用什么造房子的? 蜘蛛先生的房子是怎样的? 3、出示相应的蜘蛛网让幼儿观察蜘蛛网的构造。
1、了解和认识彩车巡游是节庆游艺形式之一。学习并掌握主题型、活动型彩车模型的设计制作方法。 2、在欣赏评述中,感受节庆中的彩车艺术,在探究实践中拓展设计思维,在参与“彩车巡游”的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3、体验彩车制作的科学原理,乐意和同学分工合作,体验节庆彩车巡游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围绕个主题,综合利用各种环保材料设计制作美观的活动彩车模型。 彩车整体造型的构思与应用的活动原理。 教师播放视频,再讲述导语,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引起他们的兴趣。(出示ppt)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吧!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彩车有不同的装饰和特点。 师:在盛大的庆典或节日的游行队伍里,常可以看到色彩缤纷、造型独特的大型彩车,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同时很好地体现了一定的主题和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一、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二、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三、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训练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与创造,养成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教学难点: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师用具:电教媒体,教学课件,汽车范作,剪刀,双面胶等。学生用具:自备的制作汽车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种蔬菜、瓜果,橡胶泥,剪刀,小刀,钻子,牙签,旧鞋,袜子,玩具赛车车轮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四、速度和速率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相应部分的知识点,让学生总结.生: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8页图1.3—2.观察汽车的速度计,讨论后说出你从表盘上获取的有用信息。生:汽车的速率.指针指在相应数字的瞬间,就表示汽车在那一瞬时的速率是那个值.生:还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公里里程.师:日常生活中的“速度”有时指速度,也有时指速率,要看实际的物理情景。[讨论与交流]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时间围绕操场跑了一圈,都回到了出发点,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体验平均速度的缺陷,引入平均速率。生1:位移都是零,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都是零。生2:即使一位同学站在原地不跑,他的平均速度也是零啊,可我们运动会上不是这样比快慢的,如果这样,那多不公平啊?
生:还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公里里程.师:日常生活中的“速度”有时指速度,也有时指速率,要看实际的物理情景。[讨论与交流]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时间围绕操场跑了一圈,都回到了出发点,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体验平均速度的缺陷,引入平均速率。生1:位移都是零,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都是零。生2:即使一位同学站在原地不跑,他的平均速度也是零啊,可我们运动会上不是这样比快慢的,如果这样,那多不公平啊?师:平均速度v=Δx/Δt,甲、乙的位移都为零,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也都等于零.在这里平均速度无法显示他们运动快慢的不同,要用到另一物理量: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值.他们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且都不为零,但所用时间不同.显然用时短的运动得快,也就是平均速率大.生:这不是我们初中学过的速度吗?
(2)DF∥BE.∵DE平分∠ADC,BF平分∠ABC(已知),∴∠3=12∠ADC,∠2=12∠ABC(角平分线定义).∵∠ADC=∠ABC(已知),∴∠2=∠3(等量代换).又∵∠1=∠2(已知),∴∠1=∠3(等量代换),∴DF∥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BC.由(2)知∠3=∠1,又∵DE平分∠ADC(已知),∴∠ADE=∠3(角平分线定义),∠ADE=∠1(等量代换).∴∠A=180°-∠ADE-∠1=180°-2∠ADE=180°-∠ADC=180°-∠ABC(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及等量代换),即∠A+∠ABC=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应首先结合图形猜测结论,然后证明.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一般先找它们的截线,再求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两直线平行.若没有公共截线,则需作出两直线的截线辅助证明.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本节课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方法总结:平行线与角的大小关系、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到两个相关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到相应角的度数.探究点四: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如图所示,AB∥CD.求证:∠B+∠BED+∠D=360°.解析:证明本题的关键是如何使平行线与要证的角发生联系,显然需作出辅助线,沟通已知和结论.已知AB∥CD,但没有一条直线既与AB相交,又与CD相交,所以需要作辅助线构造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但是又要保证原有条件和结论的完整性,所以需要过点E作AB的平行线.证明: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则有∠B+∠B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B∥CD(已知),∴EF∥C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FED+∠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BEF+∠FED+∠D=180°+180°(等式的性质),即∠B+∠BED+∠D=360°.方法总结:过一点作一条直线或线段的平行线是我们常作的辅助线.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1、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 ,那么这两个命题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2、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 ,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逆定理.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自主学习诊断:如图所示:(1)若∠A= ,则AC∥ED,( ).(2)若∠EDB= ,则AC∥ED,( ).(3)若∠A+ =1800,则AB∥FD,( ).(4)若∠A+ =1800,则AC∥ED,( ).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之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印。三、布置作业1.团结协作;2.注意卫生;3.比一比,哪一组印得最美丽。
一、活动目标:1、通过赞赞你的小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初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2、通过赛赛你的小手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使他们都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小主人。3、感受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以及他们的辛苦。二、设计依据:1、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大半年来的相处,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学习上表现比较突出,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但在生活自理方面表现就有些欠缺,动手能力较差,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学很少,大多数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包括整理书包、准备文具、吃饭、穿衣等这些原本是他们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都不会。
学生欣赏。教师补充讲解。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们勤劳的双手除了做自己的事以外,还为别人做过事吗?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 ,会做这么多事情,我们来夸夸自己吧。(学生(齐):嘿嘿,我很棒!)师:我们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能够别人的事情帮着做。我们的双手会干这么多事情,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你们想一想,要是遇到我们不会干的事情,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学生交流。师:我们不会干的事情一定要学着去做。5、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6、倡议正如歌曲里的“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下面,周老师提出7条倡议。师:全体起立,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从今天开始都能做到:(出示)跟老师一起读。
教学重点:1、通过绘画、制作表达自己的愿望。2、学会认同自己的作品。3、敢于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创意。教学难点:能够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特殊的创意。教师准备:妈妈的生活录像、学生作品照片、小制作若干、各种动物亲情照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彩纸、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彩笔、小盒子、纽扣、丝带、信纸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三.教学设计1、激趣(1)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或者看到的漂亮的烟花。(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美吗?为什么?你还见到过怎样的烟花,请你来描述一下。(3)今天我们一起来描绘漂亮的烟花,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1、教师先演示投影:把小钢珠放在黑墨水瓶盖里转一下(内有一点点墨水),再放在半圆形有机玻璃轨道上运动并飞出,让钢珠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同样在3/5半圆周,4/5半圆周上运动飞出,让学生猜测飞出方向由什么特点?(有机玻璃板说明:厚约5毫米,略小于小钢珠直径,圆弧半径15厘米,MN边稍长些,以便过MN做直线,根据半径大小确定圆心O位置。)学生猜想:切线方向师:已知圆弧半径为15厘米。如何验证?请用几何方法作图验证。生:标出飞出点和圆心,做圆心和飞出点的连线,用量角尺量出该连线和飞出轨迹直线的夹角,是否90度。2、再分组实验,提醒同桌配合,小心钢珠滚跑。实验完毕,要求作图验证,并互相讨论交流。3、交流和结论:师: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而不能直接得出“曲线运动的的物体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2、能听音乐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玩卷炮仗的游戏情节。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进一步感受新年的喜悦。 活动准备:毛巾一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过年的时候要放炮仗,你们开心吗?放炮仗的时候要干什么?。 2、情景示范放炮仗,幼儿练习“嘭、啪”的响声对接。 二、多种策略,理解螺旋线 1、毛巾:谁会把毛巾卷成一个炮仗? 仔细看看毛巾的侧面是什么样的?谁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