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四、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最佳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00,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1、0的倒数的求法。二、说教法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变化的量,感觉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变化特征。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用多种方法研究问题的乐趣,感觉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安排了多个生活情境,以表格、图像、关系式等不同方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变化的量的特征。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感觉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变化特征。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以前从未接触过变化的量,从之前熟悉的定向思维模式转向多向思维模式,并认识变化特征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多种方式认识变化的量的变化特征。本课需要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学习单。
知识与能力目标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讨论、探究、观察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根据我对教材的解读,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确定为: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二、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首先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再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相对教师的教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利用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1)课件显示搭正方形的画面以及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依据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小组内讨论用竖式怎样表示。【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搭正方形和自主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课件显示搭小棒的过程及横式和竖式:13÷4=3(个)……1(根)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1”表示摆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1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三、说教法学法:从学生发现问题中的信息出发,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及讨论探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法我采用情景引导、问题引导和活动评价。学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引导转化学习。同时也尝试四人小组的形式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说教学过程:首先我安排的是一(2)班的班干部们要开会了,出示完情景图后,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如有11位同学要开会,现在只有7把椅子。(板书课题:开会啦)接着出示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有11个人,才7把椅子,不够坐。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学过的知识内容,如数量大小的比较:11>7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位《数花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课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说教材】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去认识数。从学情分析,数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所以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并非完全陌生,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体会到数就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感到一列数蕴含的规律;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第八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一节,是一节新授课。(二)教材简析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景不一样,而且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二、说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包装》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学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的关键。课本首先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选择适当方法估计运算结果,发展数感,并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第二个问题也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运算的一般步骤,从而归纳总结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是经历独立计算和交流小数乘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运算能力。其次安排了6道练习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数感,巩固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难点是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四、说学情在进行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小数的意义及其加减法,还有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本节内容重点是学会把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堂注意力时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五、说教法、学法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1.通过复习,回顾计算规律,并把它应用到竖式中去。2.情境展示,把数学问题直接放在实际问题中来学习并解决。3.解决问题时采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六、说教学过程(一)举例说明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通过比眼力,做一做,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打下基础。
一、教材:《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2.放大空间,升华思考由于我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课上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学生尝试着不同平面图形的旋转;有的学生只用一种平面图形,却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有的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在深入地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交流时学生的发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份生成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赞叹,更是“以操作促思考”的教学行为结出的硕果。3.巧用课件,形成表象本节课,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生动、逼真地再现出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化为直观,进而形成表象,深植于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总之,在这节课上,我坚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第一要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充满着民主、探究、思考的氛围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教师出示Let’s learn的课件(教材配套),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尽量说。2、学生会说到TV. table. chair desk甚至bed 等词。如果学生说出本课的生词,教师要特别鼓励,并反复的读几遍,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学生指着table说成了desk, 教师可通过图片对比两个单词的不同。3、针对学生第2项说的情况进行生词的学习:教师图片出示phone等图,教学生一一学说生词,每个生词示范读后,都请大部分学生试读。注意phone的尾音。4、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跟读学习。5、游戏:将本课时的单词上下左右贴在黑板上,播放录音,学生听一听,指一指。再次打乱图片顺序,学生根据录音指图片。教师还可请能力强的学生说单词,其他学生指图片。6、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中生词。然后教师随意说词,学生快速的指出。
(1)Sing a song.由于老师是借班上课,师生间难免会由于陌生而产生距离,所以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可以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2)通过听指令做动作(如:point to the window , point to the door ….)等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同时为进入本单元的schoolbag作铺垫。第二步:. Presentation 激情引趣,学习新知(1)由point to the bag 导入课题(板课题) 并引导学生说。(2)多媒体课件呈现所学新单词。学习单词按易到难,由浅入深原则逐一学习。先从大家熟悉的English book入手,然后到Chinese book, math book, notebook ,。由于story-book比较难发音,因此安排在最后。(3)通过图片、单词卡片、课本让学生反复指认这些单词。(4)Guessing game .让学生快速抢猜单词。(5)教学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通过学生与老师 ,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来加强学习,在同学们熟悉单词后,引导他们加入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进行操练。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解决本课时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进行了以下步骤的教学。首先是课前热身,我与学生进行了一些日常会话的练习,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在日常会话中,我还问到了Do you like apples/hamburgers/hot dogs/…?Yes,I do./No,I don’t.涉及到了学生在三年级时学过的一些食物、水果等。接着,我让学生猜了一些有关食物的单词,采用用手指书空和看口型猜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复习了食物单词之后,我用了三年级时学的一个Let’s do,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投入到本节课的习。在新课呈现部分,我用Today I have more food for you.进入新课的学习。用课件出示六个盘子,请学生上来用鼠标选择,随机学习新单词,提醒学生注意单词的发音,有的单词学习的时候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引出,有些则用一些用chant进行巩固教学。
一、说教材:我所上的是PEP3 Unit6 Meet my family B Let’s talk 部分。主要的学习内容是:1.What’s your mother/father? He’s/She’s a …. 2. He looks strong. They look young. 3.Is this your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同时,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照片,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二、说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2.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Is this your father ? What’s your mother ? He looks strong .They look young .3.理解、会说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三、说重点:1.能听、说、认读句型:Is this your …?What’s your …?He looks ….四、说难点:1.能够正确认读句型:They look young. Are they farmers.五、说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1.Let’s doAct like a teacher/baseball player/driver/doctor/farmer/nurse.(课前播放Let’s do 部分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教室跟着音乐边说边做。既起到了复习上节课所学单词的作用,又为新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一 说教材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即Let’s learn, Let’ play, Let’s find out和Story time。本课为单词教学,用已学的有关教室设施的单词来引出5个新单词,并用TPR教学法来巩固和操练单词。通过理解故事,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落实情况。二、 说教学目的在认真剖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如下:1、知识目的: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重要单词,能够在教师的领导下完成游戏。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中找字母的任务。能听懂本单元的故事。2、能力目的:能够用英语简略描写自己的教室,能够说出教师中设施的颜色等。3、情绪目的:重视合作精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念。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本课时需要重点控制另外四个有关教室设备的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五、说教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生理特点,认识规律以及发展要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交际法、任务型教学原则、全身动作反应法等激趣。减负增效,展开教学,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以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六、说学法指导在本课中,我努力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七、说教学过程1.以学生为主体,复习导入当课堂奏响以人为本的主旋律,课堂也由专制走向民主,我反思传统课型,一改由教师唱主角的现象,由唱英文歌曲引入,由学生自主从歌曲中歌词找出形容词的反义词:big—small 、 short—long 进行复习。
T:Teachers do much work for students. So we should love our teachers. Let’s say something to our teachers.I want to say to the teache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布置家庭作业。作业1为阅读训练两例,可以进一步巩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作业2为课后用所学语言知识讨论本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语言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①完成下列阅读理解。(A)判断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I am Ann. I am in Grade Five. Mrs. Heart is our princiPal. She’s fifty. She’s strict, but she is kind. Mr. Liu is my new teacher. He’s a university student. He’s tall and strong. He’s a basketball player. He’s my new P.E. teacher.() 1. Ann is a P.E. teacher.() 2. Mrs. Heart is old.() 3. Mr. Liu is young.() 4. Mrs. Heart is a basketball player.() 5. My P.E. teacher is strict.(B)阅读理解,选出正确答案。Tom is an American boy. He’s thirteen years old. He’s very tall and strong. He likes reading comic books.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too. He is good at math and music. He has a lot of friends at school. They often chat (聊天)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 (网上). Tomorrow is Tom’s birthday. His mother buys a lot of food for him. His classmates bring him lots of wonderful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at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