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不仅对保护旅游区的资源环境有利,而且为旅游者提供了个人如何更好地获得更大旅游收益的方法和途径。活动“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是美国旅行者协会制定的生态旅游者十条道德准则之一,但作为普通游客也应该做到。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讨论“诗意地栖居”的含义和意义。提示:可按一下步骤进行1.确定讨论会的准备时间(如一周)。2.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确定一个选题,可自定题目,例如:(1)什么是生态旅游?(2)生态旅游为什么有利于保护环境?(3)学校附近有哪些旅游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4)如果你去旅游,你会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5)介绍一个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区。3.各组分别收集资料,进行组内讨论,并撰写课题报告。4.各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各自的研究和看法。
香港的旅游特色在“购”,而购物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要素的发展。据统计,每年进入香港的国际旅游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为了购物,其购物费用也占全部旅游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的“购物天堂”。思考:1.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点拨:到香港购物是许多游客来港旅游的主要动机。“购”是香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点拨: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大部分商品不收关税,香港的商品价格就相应较低。此外,这里每年都有许多换季大减价的促销活动,能为游客提供真正的实惠。香港店铺中销售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购物成为香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考点搜索】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课是我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个开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土整治的概念、意义、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我国实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为以后各单元讨论典型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重要图释1、图2.2“中国防护林体系规划示意图”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图中深绿色区域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浅绿色区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紫色区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其中“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1、亚太经合组织简介:(1)、地位——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2)、性质——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相关链接: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的倡议下,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的外交与经济部长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部长级会议,正式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此后,该组织不断扩大,到2004年底共有21个成员,既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1)防洪:(2)防治血吸虫病:(3)减轻洞庭湖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5)调节局部气候:(6)减轻环境污染: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2、不利影响及措施(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阶段目标通过欣赏希望工程的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是在怎样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学习的。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孩子内心的真情实感。 (师)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注学习的时候,当你享受这一顿顿美味佳肴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们又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1.播放资料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现状。2.结合欣赏,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入新歌的学习。(望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和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神,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二、寓教于乐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感知各乐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变化,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准确地演唱曲谱与歌词,并进行初步的艺术表现。1.播放歌曲《拉起手》的录音,熟悉歌曲的内容。2.再次聆听歌曲录音,听辨歌曲的结构。(划分歌曲的乐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拍手感受歌曲意境)3.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1)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1)老师弹奏A段旋律,学生轻声模唱或视唱。2)在反复的演唱中,进一步了解A段的结构特点、节奏和旋律特点。(有几个乐句组成?典型节奏有哪些?乐句间的旋律有何特点?)(让学生试着听琴填词唱第一乐段歌词)3)在唱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旋律、节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及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内容:1. 欣赏有关足球比赛的图片。2. 学唱歌曲《拉起手》。3. 编创与表演。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自信、有感染力的歌声表现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用自制音源表现足球场上的热烈气氛,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分辨二拍子及三拍子的音乐,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线。教学重、难点:1.学生们投入感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拉起手》。2.歌曲《拉起手》中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学习。教学准备:钢琴、教学光盘、铃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检查学生们自学歌曲《拉起手》的学习情况。三、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拉起手这三个字的理解是什么?2.播放足球比赛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足球场上比赛的激烈场面。
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2.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距,高表示频数,它反映的是数据的分布情况;条形图一般不连续排列,中间一般有间隙,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表示数据的一种类别.3.频数折线图的各点的位置:起点是向前多取一个组距,在横轴上取这个组距的中点即可,中间各点取各小长方形顶部宽的中点(组中值),末点是向后多取一个组距,在横轴上取这一个组距的中点即可.
2. 钢琴的构造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52个白36个黑)和金属弦音板组成。 调音钉(Tuning Pins)是一些能够用特制扳手扭动旋转的钉状螺栓。它的旋床是有锁口的特制高碳钢,因而琴弦能牢固地绕在弦轴钉上,致使音准在琴弦高强度拉力作用下能长期保持并稳定下来。 琴槌(Hammer)外包着高品质的毛毡或绒布,由于这层“皮肤”多是羊毛造的,因而又称羊毛槌。它本身连着琴键,当琴键被按下时,琴槌便会打落琴弦上并借着琴弦的振动使钢琴发出声音。因此,它的作用是用来敲击被调音钉紧扣着的琴弦。
一、教学目标:(一)学唱歌曲《猎人合唱》,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和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了解作曲家韦伯及其代表作品,(二)通过学习歌曲《猎人合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体验速度,力度及唱法的变化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对调、拍号、倚音、顿音基本乐理知识的识别和运用。(二)对歌曲情绪的把握。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中国戏曲和外国歌剧剧照,回答:哪些是歌剧的剧照?歌剧介绍,PPT。(二)新课教学1、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试着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2、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还能轻松地完成吗?3、把节奏变成旋律再来挑战一下吧。4、请同学们静静地听《猎人合唱》,思考:①分几个乐段?②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③是哪种曲子的风格?5、歌曲教唱。①学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弱起小节,前倚音。②有节奏地念歌词。③填词演唱。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按传统规矩,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他才能继承护林官的职位并获准与阿加特成婚。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马克斯遭遇失败,他为此而忧心忡忡。猎人卡斯帕尔早已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为了赎回自己的灵魂,他诱使马克斯去与魔鬼以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 魔弹。魔鬼给了马克斯七发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第二天比赛时,马克斯六发六中。王子命马克斯用最后一发子弹射击一只白鸽。马克斯 举枪之际,阿加特急叫“不要开枪”,因为白鸽是自己的化身。但枪声已响,阿加特应声昏倒,而中弹落地的却是暗中窥探的卡斯帕尔。王子非常恼怒,想要惩罚马 克斯。这时,隐居在林中的一位老人出来为马克斯求情,善良的马克斯终于和阿加特结为伴侣。韦伯(1786—1826) 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0岁学习演奏钢琴,以后又学习作曲,14岁时已写有不少作品。 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成就卓着。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除了 《自由射手》外,歌剧《欧丽安特》、《奥伯龙》也有较大影响。在钢琴作品中,《邀舞》颇为着名。
主题目标: 能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感觉;能在成人帮助下逐步形成与他人共处的良好态度;学习并尝试与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主题的开展: 本月以“我的朋友”为主题,围绕“朋友都有谁、快快乐乐来玩耍、友好相处是朋友、”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活动,环境方面突出的是我们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带动幼儿及教师家长的兴趣。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孩子年龄随小,但他们也在逐渐与社会接轨,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比如有的幼儿说“我爸爸是我的好朋友”“我班xxx 是我的好朋友” “xx班的xxx是我的好朋友”,为此我们组织幼儿完成好朋友画像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幼儿讲述,不仅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增进好朋友之间的情感。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你能猜猜是什么爱好吗? 生:自由发言 师:我想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谁愿意告诉大家呢? 生:幼儿各自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2、师幼相互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A幼儿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 B教师展示兴趣爱好。 3、闯关 闯关游戏一:我是小小主持人
6. 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在举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7. (读作八分之一)表示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头部的高度占整个身高的 ; (读作五分之三)表示把整个长江的干流看作单位“1”,受污染的部分占整个长江干流的 ; (读作十分之三)表示把死海表层的水看作单位“1”,含盐量占死海表层水的 。8. 读作六分之一, 读作七分之二, 读作是十五分之四, 读作十八分之十一, 读作一百分之七。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 、 、 、 、 。9. 本题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1份有6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1份有4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1份有3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6份,1份有2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12份,1份有1个苹果。二是在涂色中感受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也可以说随着分母的增大,几分之一所表示的苹果个数,从 的6个到 的1个,相应地在减少。
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但是现在许多少年仿佛有这样一种见解:翻查字典辞典只是国文课预习的事情,其他功课就用不到,自动地阅读文艺作品当然更无须那样了。这种见解不免错误。产生这个错误不是没有缘由的。其一,除了国文教师以外,所有辅导少年的人都不曾督促少年去利用字典辞典。其二,现在还没有一种适于少年用的比较完善的字典和辞典。虽然有这些缘由,但是从原则上说,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典辞典即使还不完善,能利用总比不利用好。不过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取比照的或是说明的办法,究竟和原字原辞不会十分贴合。例如“踌躇”,解作“犹豫”,就是比照的办法;“情操”,解作“最复杂的感情,其发作由于精神的作用,就是爱美和尊重真理的感情”,就是说明的办法。完全不了解什么叫作“踌躇”、什么叫作“情操”的人看了这样的解释,自然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文章中间,该用“踌躇”的地方不能换上“犹豫”,该用“情操”的地方也不能拿说明的解释语去替代,可见从意义上、情味上说,原字原辞和字典辞典的解释必然多少有点距离。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学习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说明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习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复习:什么叫燃烧?燃烧条件有哪些?今天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2.明确实验目标,导入新课。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学生阅读课本P150的相关内容并掌握以下内容。实验用品:镊子、烧杯、坩埚钳、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酒精灯、水。1.实验: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上述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如果加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说明二者都是可燃物。放在铜片两侧给它们加热后可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你能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吗?答: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然后在一支蜡烛上扣住一只杯子,看到被杯子扣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六、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课堂实施与原先的公开课教案是比较一致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1、效果得益于“跳出”--跳出教材框框 刚开始备课和试教时,我打算充沛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让同学说一说,但一节课下来显得很单调、信息量很少,体现不出生活中数的味道。于是我开放教材,跳出教材的框框,课前安排一个“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把同学放到社会生活之林中去,让他们先找些“野食”吃。这样,课前在准备过程当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同学的学习效益大大提高了。同学在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身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这个“跳出”战略,体现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理论。系统论认为:系统只有开放,不时吸收外界的信息,才干使自身“有序”。
《贴邮票》活动要求:A、每组4人,给四封不同地点、质量的信件B、根据信封上的信息计算邮费并按要求贴上邮票(邮票的总面值刚好等于邮费,不能多贴)每封信最多贴三张邮票,只有0.8元或1.2元的两种邮票纪律要求:看看哪组合作得最好,速度最快!如果遇到困难,在事发那个在一边最后再去解决。3、小组汇报(1)、贴邮票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有的能贴有的不能贴)这样的信件有哪些?(告诉我地点、质量、邮费)(2)、其他的信件都能贴出来嘛?说说看你是怎么贴邮票的?(3)、请将你们贴好邮票的信件送到邮箱来。剩下的都是一些“难题”(4)、思考:为什么4.0元、4.8元、6元的邮费没有办法按要求贴出邮票?(5)、原因出在哪里?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邮票面值太小,将邮票的面值改大)(6)、那最少要改成多大的?为什么?(将邮票面值改大,你会从多大面值的邮票开始考虑?为什么?)
五、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这篇演讲词,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作者善于自我调侃,在自我解剖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强调了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演讲中列举了大量名人事例进行论证,使演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篇演讲词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我们在体会王选演讲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他的人格魅力。2.布置作业(1)人的一生所做的重要抉择,如果与时代和国家紧密相连,意义会更加重大。我们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如选择未来事业时,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演讲词,并在小组内演讲交流。(2)课外阅读王选的《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