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的教学内容。二、知识背景《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是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了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重点要解决的是乘的顺序问题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打基础。因此,本课是是本单元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说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王老师带了300元钱去买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295元,请问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要求学生说出整数比大小的方法) 2、在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 1000 758 786小结: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旧知识导入,可以分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四则运算的意义。(1)知识梳理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这些运算的含义。生: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加减法: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乘除法:小数乘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师: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有什么不同点?生: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师:如果有0或者1参与四则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学生讨论交流)生: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知道两个比怎样才能组成比例,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各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1)0.4∶和1.2∶2 (2)和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第(1)题,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0.6,所以(1)题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生2:我来回答第(2)题,我也利用比例的意义,求出=5,=6,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所以第(2)题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师:这两名同学回答的真好,有理有据,让我们为他们的表现鼓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生:想知道。师:那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教师的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开了一个好头。
【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正比例关系式。生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生2: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生3:=k(一定)。师:同学们非常棒!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种量的另外一种关系。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设计意图】这种方法的导入,简简单单的一道练习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主要内容上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真的还有另外一种关系!我可得好好听一听。这样在学习反比例时学生会始终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有利于教师教学顺利进行。(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探究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的量。1、出示PPT课件回答问题。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²1015203060…水的高度/cm302015105…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生1:表中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生2: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大而不断变小,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两种量。生3:我来回答(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10×30=15×20=20×15=30×10=60×5=…=300。生4:乘积一定。师:底面积与高的乘积表示的是什么?生:水的体积。(板书)师:你会算出水的体积吗?生:会。(学生计算,教师出示课件订正)2、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师:积是300,实际就是倒入杯子的水的体积。同学们能用式子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生:它们的关系是:底面积×高=体积。师:同学们,我们用概括正比例意义时的方法来概括一下反比例的意义吧!生: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的意义)3、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xy=k(一定)。(板书)4、牛刀小试。锅炉房烧煤的天数与每天烧煤的吨数如下表: 每天烧煤的吨数/吨11.522.53烧煤的天数/天3020151210(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说一说这个积表示什么。(3)烧煤的天数与每天烧煤的吨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参考答案】 (1)每天烧煤的吨数和烧煤的天数,是相关联的量。 (2)1×30=30 1.5×20=30 2×15=30 2.5×12=30 3×10=30 积相等,这个积表示这批煤的总吨数。 (3)成反比例,因为烧煤的天数与每天烧煤的吨数的积一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概括经历了整个学习过程,逐步形成定向思维方式,为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师:求比值,完成后,说说求比值的方法,这三个比值是什么关系?18∶12 27∶18 2.4∶1.6生1: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生2:这三个比值相等。……【参考答案】 18∶12= 27∶18= 2.4∶1.6= 求比值的方法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这三个比值相等。【设计意图】比和比值是解决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只有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比例意义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1: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生2:我们的国旗是长方形的。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说出了自己对国旗的了解,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的热爱,老师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国旗长5米,宽米。国旗长2.4米,宽1.6米。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师:老师这里有三道题哪位同学会做?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生1:速度=路程÷时间。生2:单价=总价÷数量。生3: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师:同学们可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板书:成正比例的量)【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更好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结合,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内在的规律。(二)探究新知(PPT课件出示例1)文具店有一种铅笔,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支12345678…总价/元3.5710.51417.52124.528…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1.探究数量与总价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给我们提供了文具店销售彩带的数量是1,2,3,4,5,6,7,8米,总价分别是:3.5, 7,10.5,14,17.5,21,24.5,28元。师:表中有哪两种量?生: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师: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总价是随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师: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1:=3.5 =3.5 =3.5 =3.5 =3.5 =3.5 =3.5 =3.5生2: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师:总价与数量的比值表示什么?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请你填一填这两道题,看看你学得怎么样。(课件第2张)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 、(dm³)、 (m³)。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4.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设计意图】1dm³是多少cm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第3张)(1)下图是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课件第4张)生1: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³的小正方体。10×10×10=1000.生2:它的底面积是1dm²,就是100cm²,100×10=1000,一共是1000cm³。1dm³=1000cm³【设计意图】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2.你知道1m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课件第5张)生1:把棱长是1m的正方体,看作棱长是10dm的正方体,10×10×10=1000dm³。1m³=1000dm³。 生2:棱长是1m的正方体,底面积是1m²,就是100dm²,100×10=1000dm³,一共是1000dm³。生3:1m³=1000dm³ 3.整理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小组讨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量单位?请整理在表中。
篇一今天xx年的xx日,六月正携着高考悄然走来。临考之际,留给高三学长学姐们的时间所剩无几。此时与他们最重要的,是心态。战国策有言“行百步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高中三年,一路风雨将尽,知识早已翻过一轮又一轮,题库早已刷过一遍又一遍。想必他们已经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各种情绪是否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有人说最困难之时,就是整装待发时;而最困难之时也是离成功不远之时。高考在即,压力难免,所以如何看待压力和竞争?是把它作为包袱还是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来回报自己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和汗水。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付出的每一份汗都将赢得回报。在考试中的每一分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更要沉着细心、全力以赴。虽然他们大部分尚不知将去何方,或许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曾为之努力拼搏过,便无怨无悔,无所畏惧。高二的学长学姐们,也将进入高三的紧张学习中。无疑,高三的学习是辛苦的,但可以学中求乐、苦中作乐。作为准高三,要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应从现在开始行动,今日事今日毕;会合理利用时间;能够调控好心态;迎难而上、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走进高三,满怀信心,踌躇满志。将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去编织属于你们的精彩篇章。
导语:讲话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讲话稿是人们在特定场合发表讲话的文稿;狭义的讲话稿即一般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老师国旗下讲话稿,欢迎阅读。初中老师国旗下讲话稿1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又到了周一,又迎来了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道理你们已经听得太多,今天来听听老师的心里话,告诉你们——师者的幸福!在你们眼中大部分老师比较严肃,对你们要求严格,似乎不近人情,还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和学生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你们知道吗,为什么老师可以守住这样清贫的职业,可以这么超负荷的工作,可以连自己的爱人和孩子都顾不上?那是因为你们,因为你们就是我们师者的幸福!在假期拜访一位熟识的老教师,这位老教师深情地讲述了他身为师者的幸福,就在春节前夕的一天,老教师与妻子有事出门不在。回来之时,发现本来存之于菊花盆中用来滋养菊花的蛋壳,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门前的台阶上。老教师正在纳闷,蛋壳上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却触动了他的心灵,一滴滴硕大的泪滴顿时洒落衣襟,因为那书之于蛋壳之上的是老教师曾经教过的一个个学生的姓名。可以想见,学生假期拜访老师,发现老师不在,便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与新春的祝福。此时的这位教师又怎能不为之感动,为之幸福呢?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这群学生的面,虽然没有亲耳倾听学生温暖的话语,虽然也没有收到学生的新春贺礼,但是如此特殊的祝福却足以让这位老教师深深感动,从而体悟到师者的幸福了。
一、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第八课《瓢虫的花衣裳》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连隔壁班的老师都夸奖你们呢!同学们要继续努力。我们知道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几天你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师:同学们都很积极,那我先说一下老师有趣的事情,再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事情好不好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二十一班的阚子文,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加油,中考。上个周末全国进行了紧张的高考,我校学生全力应考,沉着应战,展现了我们七万人的实力与风范.而对于我们初三的学长们来说,周五周六也要面对中考。学长们,你们记得初到成都七中万达时的你们么?还记得你们三年中的经历么?用我们学校贴吧中的一首诗来说:“只是三年, 有怨、有悔、不完美;或是三年,爱过、哭过、我走过;又是三年,你好。再见缘未断.愿来世这三年;你我他还能再见面。三年走过,我们笑过、哭过、闹过;三年来过,我们爱过、恨过、努力过;时间告诉我们,我们走过了三年;友情告诉我们,我们还会有很多年。”是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初中三年,你们就要走过了。而在你们面前的,就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考和升入高中。在这里,我祝愿所有初三的学长们考试顺利,沉着迎战,超水平发挥,进入一个自己理想的高中。学长们,相信在你们过去的三年来,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学校里,你们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获得了数不胜数的知识;在丰富多彩的社团科里,培养了自己的兴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家庭中,父母的交流、帮助也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从一个只知道玩乐的孩子变成胸有大志的青年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抱怨没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飞也只是梦想。人生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需要用现实的方法来处理。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初中开学国旗下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初中开学国旗下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致辞的题目是《新学期新起点》。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酷夏的暑气还没有消退之时,我们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学校里来了新的面孔,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也是一样,度过了一个欢乐美好的暑期,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又回到了熟悉而又亲切的菁菁校园。经过了烈日烤灼的校园更是焕然一新,新学期,新气象。新,就是与旧不同;新,就是变化;新,就是进取;新,就是发展;新,就是创造。在新的学校,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不断求新,求变化,求进取,求发展,求创造。因为教育是常新的,12中学是常新的,12中学的每一个学子都是常新的。新的学期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前进动力。而新的学期也不仅仅意味着新的学习体验,更是一次新的旅程与考验。
二.学情分析本次课的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情况,场地器材加以分析:本班16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又比较自信,而他们的潜能需要老师来开发。怎样才能把学生的这种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呢?怎样才能把这堂课的内容上的灵活多变呢?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生的练习参与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2、当天值日班长负责考勤并认真做记录,每周在周一班会公布,并向年级组报告情况,期末班主任将学生个人考勤统计登载在学习成绩册上。 3、早晨到校时间7:20,下午到校时间13:50(冬季),14:20(夏季)。第一次上课预备铃响后快速进入教室,第二次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为迟到。当天值日班长要认真做好迟到记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今天,是五月二十八日。还有三天,我们就告别五月,走进六月。六月, 意味着什么?对,中考!6月20日,八年级同学将迎来你们中考的第一站——地生测试。40分,不可小觑的分数。就在去年今日,我们所有老师也曾苦口婆心的劝导过现在站在你们身边的师哥师姐,无奈,仍有人执迷不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到九年级时后悔不已。比如九一的岳胜龙同学,就仅仅考了二十几分,当他面对自己五大学科成绩直线上升时,遗憾的说:只当我独生子女的优惠分不加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拥有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感觉,我们进取的步伐是否更坦然?何况,今年中考命题侧重基础,难度系数降低,对于我们八年级来说,是争争就能得,拼拼就能赢,因此,于上周三开始我们启动了地生千分赛活动,现将两轮比赛的情况公布如下本周将继续进行,而且除了对优胜班级进行大会表扬外,还将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同学进行表彰。九年级同学们,还有二十三天,你们就将投入激烈的中考大决战中。
时光如梭,转瞬间六一刚过期末考试就一天天临近,我们都准备好了吗?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面对着即将升如更高的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同学们,记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假如你拥有大地,你就成为一个农民;假如你拥有羊群,你就成为一个牧人;假如你拥有厂房,你就成为一个企业家;假如你拥有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选择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同学才是真正的富翁,因为你们有朝气有活力,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我们汇聚在通化一校,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自豪,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在这里,我们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培养着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我们将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创造出无数个选择的机会。勤奋出天才,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我们凭着刻苦拼搏、一心向上的精神,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下面我提供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