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反送别诗伤感悲戚的格调,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表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此句蕴含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设问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换成“滋”和“摇”好不好?为什么?预设 不好。“蒸”是蒸腾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湖面浩渺的画面;“撼”是摇撼的意思,描绘出了洞庭湖波涛汹涌似要撼动岳阳城的雄伟壮阔的景象,且“撼”还能传达出诗人面对湖水时心胸似乎也被震荡,从而想要建功立业的主观感受。如果换成“滋”和“摇”则显得境界小、力度弱,没有这样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古人炼字的智慧,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情感和艺术手法。
课件出示:少年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的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2.深入思考,体会“愁”的含蓄之美(1)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预设: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2)是什么原因使词人“欲说还休”?预设: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付之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朝廷的无限失望。因为这种失望,所以辛弃疾“欲说还休”。
二、初读,解读“早行”,感受意象的丰富1.寻读意象课件出示:诗人围绕“早行”一词,写了哪些典型特征的细节、景物?如何体现“早行”?学生自由诵读、思考交流。教师点拨:颔联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词一景,让我们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组成意韵丰富的画面。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预设:诗歌中处处体现“早行”,如“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鸡声茅店月”(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2.延读意象叠加的诗句课件出示:(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朝天子·咏喇叭》:这篇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对宦官专横跋扈、趾高气扬嘴脸的强烈憎恶之情。(2)根据上面的分析,适当运用轻重音、升降调等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3)这几首诗词曲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而后有感情地诵读。预设 【示例一】我喜欢“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这两句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收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示例二】我喜欢“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从这两句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满腔悲愤。作者一直盼望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恢复国土、重整山河的宏愿一次次落空,令作者感到深深的失望。【示例三】我喜欢“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两句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意为国家间无论怎样争斗,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湮灭,在无尽的沧桑中被遗忘,化为沉寂的黄土。经过前面的诵读、品读环节,学生们对这几首诗词已经有了了解,再安排学生背诵,可以使学生印象更深。
【示例二】我喜欢“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里的“桂婆娑”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作者在这一句中,运用神话传说,以超现实的奇思妙想,表达渴望扫除黑暗,让光明普照人间的愿望。【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先理解词作的意思和情感再诵读,加深学生对词作的印象,提升学生对词作的诵读感悟能力。五、反复诵读,默写诗词1.学生独立背诵。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3.开展背诵比赛。4.集体默写四首词。结束语:诵读古诗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与古人对话。希望同学课下能自主阅读一些经典古诗词,在感受它们魅力的同时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设计意图】在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经从不同层次诵读了四首词,对这四首词有了一定的理解。本环节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方式背诵,加深记忆。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附校已经创建了XX市"绿色学校",所谓"绿色学校"就是指我们校园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有环保意识,这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参与环保活动,培养环保素养,人人争做环保卫士.不要把它想象成很大的事情,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当你捡起别人掉下的一张纸时,你就已经做成了一件环保的事情;当你记得及时关灯,不浪费用电;当你用好水笼头能及时关掉,当你下课,活动时能做到有秩序,有克制,而不是高声喧哗;你就已经在做着环保卫士应该做的事情了.诸如此类的太多太多小事,我们其实都能做到,但可能我们同学以前都是没有去仔细面对和想过的.同学们,你有过为我们附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想法吗?当然,创"绿色学校",争做环保卫士,我们的目光还要看得更远.一节小小的电池就可以污染一个人一辈子所需要的水;一棵树一年产生的氧气可以让一个人受用一辈子,一只塑料袋需要经过400年才可能被完全分解掉;对于这些环保的知识,你了解吗 ?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识,从而学会自保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日常生活中曾观察到的红绿灯标志的图片、用纸板做的红绿灯,红绿黄灯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交通安全图画,引出课题:“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然后老师与幼儿一起认识三种颜色的灯,并通过儿歌内容的了解初步知道“红灯停,绿灯走,黄灯停一停”。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做小汽车,另一组做小朋友步行,当汽车行人看见红灯时都必须停下,当看见绿灯才能行走……)
2尝试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尝试用红薯和桔子。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活动准备:红薯桔子大电饭锅 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从“走进田野”活动中幼儿亲手挖的红薯和摘的桔子,引起幼儿 对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小结(1)仿写点分析。要认真分析、研究片段中的精彩之处,力求准确把握仿文的“外形”和“神韵”。 (2)仿写内容选择。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情感体验的内容,切不可为了“仿”而机械模仿甚至抄袭。(3)变通与创新。 分析名家名作的语言特点、写法规律,以“仿写”为阶梯、桥梁,达到写作的新高度、新领域。【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教学和句式仿写训练中对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等知识接触较多,如《社戏》教学中对心理描写手法的分析,《安塞腰鼓》课后布置的修辞手法的仿写训练,学生对此已有亲和感。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仿写点的分析、仿写内容的选择、仿写的变通与创新产生切身的体悟。三、总结存储1.课堂小结学会根据需要恰当选择具体的、合理的仿写点,达到以“他山之石”来“攻玉”,“假名家之手”写“我心”的目的,是仿写的真正要义。2.实践演练完成课本P24“写作实践”第三题。
有一天正午正走在黄泥冈上,他们又要喊歇,我自知这一带劫匪出没甚多,便催促他们快走,可他们却坐在地上不动了,任凭我怎样拿鞭抽打,他们也不起来,无奈之下,只得让他们歇会儿。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卖酒的人过来,有人要买酒。被我阻止了,我说这酒里不知放了什么,还是不要喝的好。又一会儿来了几个贩枣的客商,先买了一桶酒,又把另一桶打开喝了一瓢。另一个客人见了,也拿瓢来舀酒。卖酒的见了,抢过瓢来,劈手将酒倒在桶里。殊不知,就在这时,蒙汗药被放进了桶里。老总管过来问我:“杨提辖,你看他们喝了都没事,我们也渴了,就买点吧。”我思量着,这一桶也被喝过,应该没事,只得同意了。于是他们便冲上去买酒,有人还给了我一瓢,我接下来喝了。这时我看他们一个个都头重脚轻栽倒在地上,心里暗叫:不好,中计了。但再想站起来,已经不可能了,看见那群“商人”,一个个笑着,我真是懊悔,没让队伍继续走,还有那些不听我话的人,为什么不听我话,又一次任务失败了,回去怎么交代……不一会儿我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后,周围一个人也没有,而生辰纲果然不见了,无奈之下,我只能逃走,却不知何处是终点……
这一特点还着重体现在动词的应用上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就比“推”更能体现诗中以动衬静的特点。在字词上不断推敲,就能体会到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再说,古人创作古诗词,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吟咏出来的,他们十分注重音韵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读起来抑扬顿挫,缠绵哀婉,将李清照情绪上的失落、低沉,甚至哽咽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诗歌的这三个鲜明特点,使得诗歌与别的文体区分开来,具有鲜明的个性。师点评:对于诗歌的扩写,要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诗歌的主要特点。对诗歌的扩写练习,要求从诗歌意象、语言和节奏韵律三方面展开。首先,这篇习作从三个不同时代的诗歌总结出相同的规律——利用意象表达情感。其次,将古诗词与现代诗进行对比,展现了第二个特点。最后,以《声声慢》为例,详细分析了第三个特点。在紧密围绕诗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呈现了对诗歌的认识。
活动准备:活动前找好消防队员训练和生活的录像和各种图片。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消防队员训练和生活的录像,并提出观看要求。 (1)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家里或公共场所起火了,该怎么办?引出活动主题。 (2)交代观看内容,提出观看要求。 告诉幼儿录像里有消防队员介绍他们消防车和他们的具体工作,还要和看他们的操练,要求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记在心里。2、观看录像 (1)听消防队员介绍。 介绍消防车的各部分及作用。 介绍消防队员所从事的工作,重点介绍他们不怕牺牲,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扑灭一次次的大火。 介绍消防队员的训练和生活情况。重点介绍他们如何遵守纪律听指挥,不怕困难,练出一身好本领的。
活动准备 1.和同龄班的教师交流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邀请一部分同龄班幼儿参与活动。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话题。 1、教师:你有朋友吗,你是怎么认识他(她)的? 2、教师:在幼儿园里我们只认识自己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和大×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交朋友? 3、教师和幼儿相互交流。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准备一份小包装的食品。 2、相同包装的食品,一份有防伪的标记,一份没有。 3、请一位小朋友排练情景表演:一包膨化食品。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小朋友表演:一包膨化食品。 ——幼儿观看教师表演。教师在前面表演,内容大致如下: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包膨化食品,说:“今天,我在商店里买了一包膨化食品。”然后,打开食品袋吃这包食品,接着,假装肚子痛。 2、引导幼儿讨论:这位小朋友怎么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肚子痛和不舒服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3、配班老师身穿白大褂,扮成医生对小朋友进行检查,说:“小朋友,你是食物中毒了。”医生拿过小朋友手中的食品,观察上面的文字说:“这袋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你吃了过期的食品,就会生病不舒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朋友运动----不想吃饭。小朋友吃饭----小朋友追逐跑----手捂着肚子。 2、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吃饭前后剧烈运动带来的危害。 1、教师:图上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想吃饭? 2、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吃饭后,在场地上干什么?为什么他捂着肚子? 二、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1、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体力,在吃饭前后进行剧烈运动,人会出很多的汗,容易使人疲劳,感觉不舒服,所以人就不想吃饭。 2、在吃饭后剧烈运动,容易使肠胃中的饭粒掉到阑尾中,出现肚子疼、阑尾炎等症状。
活动准备: 1、鸡蛋壳、饼干、杯子、醋、镜子 2、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3、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图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动画片《聪聪王子牙防历险记》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引出情景表演; 牙宝宝在哭,原来是他的小主人喜欢吃甜食,又不刷牙,时间长了,细菌在牙宝宝的身上钻了几个洞洞。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肉、虾、鱼、蛋; 2、炒好的“西红柿炒鸡蛋”、“素炒西葫芦”; 3、拼盘、一次性手套、纸折的厨师帽;(幼儿人手一份) 4、围裙、电磁炉、炒锅、油、盐、酱、醋。 5、做好的课件。 活动流程: 1、请幼儿帮忙为客人配菜,引出课题。 2、请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菜。 3、请幼儿品尝老师事先做好的菜。 4、观看课件:厨师做的一些菜,引起幼儿配菜的兴趣。 5、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种蔬菜、肉类、蛋、鱼、虾的名称、营养价值以及简单的搭配方法。 6、幼儿相互讨论并动手配菜。 7、幼儿介绍自己配好的菜并给菜起名字。 8、做游戏“找朋友”,找到谁则把谁配的菜现场炒熟,并请客人们品尝。 9、全体幼儿把配好的菜送到厨房,让厨房里的阿姨做好招待客人。
活动准备:幼儿全家合影一张,实物展示仪。活动过程:1、幼儿人手一张全家福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讲述父母的主要特征。——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2、与同伴自由交谈。——向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爸爸、妈妈什么方面?你为什么喜欢他们?——鼓励幼儿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谈话。3、启发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谈。——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我喜欢的爸爸妈妈”。——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鼓励幼儿按照教师提出的思路,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调查表《长处和短处》。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至故事《小铜人和小蜡人》。 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倾听故事。 教师:故事里有谁?小铜人有什么优点?小蜡人有什么优点? 教师:小铜人和小蜡人有缺点吗?有什么缺点呢? 2、启发幼儿探索并讲述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朋友,你有优点吗?你的优点是什么?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例如:会讲故事、会跳舞、会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