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我们是华夏子女本应接过文明的接力棒,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我们的身边却时有不文明、不谦让的现象发生。例如:每至中午,同学们便争先恐后的涌进食堂。在食堂中,我看见了:插队、打闹、你争我抢,这样是谦让吗?每至晚上,坐公共汽车时,我看见了:插队、你推我,我推你,打打闹闹,甚至骂人动粗,这样是谦让吗?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不是和平解决,而是在社会上集结一帮所谓“志同道合”的兄弟,想用这种粗暴地方法“一决胜负”,这是所谓的谦让吗?
今天是12月9日,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回望历史,xx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形势万分危急。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半个中国。他们到处烧杀抢掠,千百万的中国人民被杀害,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变为废墟。面对生灵涂炭,破碎河山。北平的学生走上街头,他们把九一八以来所有累积的愤怒都爆发出来,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对华夏大地的热爱。正是他们,一群青年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毫发间,热血横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是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诠释了青年的含义;也是他们,奔走呼号,用英勇的举动,书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光辉篇章!从那以后,侵略者的铁蹄不再肆无忌惮!枪炮声在排山倒海的抗战呼声中变成了垂死挣扎时无力的呻吟!
从小我们就知道要“学雷锋,做好事”。雷锋做好事是要实现他的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把自己的理想融入祖国和名族前途命运当中,他通过小事的积累来实现对祖国对人民的关怀。“雷锋”二字已成为热爱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共产主义道德新风带到哪里。在新时代我们学雷锋,最根本的就是学习雷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这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去做这些事:帮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一本书,在车上给老人让座,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把“对不起”、“谢谢”、“不用谢”等文明用语挂在嘴边。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凛冽的寒冬气息已弥漫我们周围,万物将进入最为怠倦的时刻,我们的意志似乎也受到了蚕食。然而上周的趣味运动会让我们的欢声笑语萦绕在七中万达的上空,一张张笑脸点缀着落日的帷幕,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冷气因热血沸腾而消融,校园因为我们的运动而生机盎然!运动是美好的,它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精力,增添活力。运动是必需的,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在画一个圆”,圆有大,有小,生命有长,有短,为了无数个美好的明天,我们要运动!不要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把它当做一种好习惯。
晋代孙康,家境非常贫寒。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没有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经常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惊奇地发现从窗外缝中折射出一丝微微的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射过来的光亮。于是,他立刻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要求初中生每天长跑1500米,高中生每天长跑20XX米,并为冬季长跑选定一个大的目标,长跑总距离可分为140公里(从台湾澎佳屿到钓鱼岛的大约距离)、190公里(从台湾基隆市到钓鱼岛的大约距离)、350公里(从XX省XX市到钓鱼岛的大约距离)。正如大家所知,现在日本正在强词夺理认定钓鱼岛是他们的,作为一个充满爱国热血的中国人,我们岂能容忍他们如此猖狂!然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领土,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强健的身体。寒冷的冬天,谁都不想动——呆在教室里,缩在座位上,甚至抱着热水袋,慵懒的一天便可以过去!可是,同学们,为什么不选择长跑锻炼呢?青春时光,怎能因为冬日的阴霾而失了颜色。花季少年,岂能由于紧张的课业而丢了精神。不,我们不能这样!我们不愿这样!冬季长跑,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身体,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七中有一名言:七中没有超人,只有超人的意志。长跑对我们的耐力,坚持,不半途而废的品质有了很好的锻炼,能在凛冽的寒风里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胜利者。
六十三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一个新的共和国诞生了,六十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是如此的强大,她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一再提高。现在的中国在经历了六十三年的奋斗后,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军事上,我们已经不在是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精、尖、锐的现代化武器,我们能够自己制造核武器,从而打破其他国家的核威胁,我们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保卫我们的海疆。在经济上,我们不在是当年那个贫困潦倒的国家,现在的中国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二,并且是美国和日本的头号债主。在国内,我们人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如今,世界上拿着补贴种粮食的农民在哪里?在中国。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无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们心中:南宋的岳飞,明代的戚继光,郑成功……近代以来,为了保卫国家,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是有许多人为捍卫民族主权而慷慨就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很多杰出人物,如邓稼先、华罗庚、钱学森等等,他们放弃国外荣华富贵的生活,回到贫穷的祖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现在,祖国的巨变让世人刮目相看,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这样说:“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港,澳的回归,标志着西方对亚洲殖民统治的彻底结束。XX年的“绿色奥运”,中国以51金高居金牌榜首。XX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用崭新的面貌,走向了世界。XX年,神舟九号载人飞天圆满成功,又一次谱写了中华的神奇……我们应当为,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
著名诗人狄金森曾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的确,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视野,将我们带向未知的远方。惠普尔说书籍就如同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人们的方向,池莉说阅读就像阳光,在人生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实,读书于人生,其作用之大无须赘叙,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库中实例真是不胜枚举。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净化着我们的情感,它陶冶性灵,让我们洞察世事,丰富阅历,让我们不停地追寻人生最本真的意义。早年欧阳修论及读书与立身的关系时,就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他视读书为做人之根本。《聊斋》作者蒲松龄人品文品俱佳,论及读书时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读书的人,提笔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对一项技艺痴迷的人,他的技术一定是非常精良的”。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蒲老先生当年在简陋的柳泉草堂栏杆拍遍、啸吟咏叹的读书场景,那该是怎样的激动人心。更有那韦编三绝的孔圣人,囊萤的孙康,还有那刺股悬梁,凿壁借光。
在中央电视台,曾经反复播放了这样一则广告:妈妈下班回来,一脸疲惫地坐着。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来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广告简单,但小男孩对母亲的那一份孝顺之情至今让人动容。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狄仁杰望云思亲,汉文帝亲尝汤药,杨香打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笋,一个个故事,传递着孝敬父母之情,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孝是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的首位,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也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孝,不仅仅是关爱父母,让父母开心愉快,让父母生活幸福,更是修心养德的重要途径,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去关爱别人吗?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你们知道吗,5月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母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又是什么节?(父亲节)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两个节日吗?这是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所以说,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但是我们有的队员很少知道父母的辛苦,总是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在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时还耍脾气。要知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昨天就是母亲节,不知道各位同学有没有像自己母亲说一句母亲节快乐呢?亦或是帮母亲做做家务,捶捶背?说实话,我也是直到昨天中午才想起来还是因为我在写这篇演讲稿。感恩母亲,这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但也是最令人触动的话题。说起最亲的人,恐怕就是同学们各自的父母。古人说身体皮肤,受自父母。我们现在说有的东西都是父母给的。也许你说,成绩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但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你能有这个努力的机会吗?也许你会说,你经常去剪头发并以此来调侃我,但你剪头发的钱,是你父母的吧?而一家之中,父亲为生计而奔波,陪伴在你身边做多的就是你的母亲。 没有任何一种付出是无偿的,除了爱,特别是母亲。母亲只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而我们甚至不需要报答,只要自己活得好好的就足以让母亲安心,正如有篇关于海子的文章,“好好活着就是爱”。 但同学们,你们能不去报答吗?或者说,你们的良心能允许你们不去报答吗?你们难道可以就这么自己享乐,任母亲去辛劳吗?摘录一节我喜欢的文章。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共同创建文明校园。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我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希望:我们小学生要衣着整洁,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显得更加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校园文明更加重要,课间休息,不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上下楼梯靠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日学生的批评劝阻。
我可以问大家几个问题吗?你每天早上起来用什么洗脸呢?你妈妈每天做饭都需要用什么呢?而你每当口渴的时候喝的都是什么呢?答案可能是同一个:“水。” 是啊,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珍贵的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至今为止仍然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法是愚蠢和有害的。实际上,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虽然水占地球表面的70%,但是只有%的是淡水,而其中99%都被冻结在荒芜人烟的南北极,只有不到1%可以利用。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同学们,你们是否记得电视台曾经播放的这条公益广告:一个可怜的空易拉罐在公交车上被人踢来踢去,谁也不愿意捡。就在这时,屏幕上出现一个小伙子,只见他快速跑过去弯下腰捡起易拉罐,随着一句嘹亮的呼喊——“进了”,易拉罐被投进了垃圾桶。在许多人眼中,弯弯腰捡起垃圾是一件根本不值得去做的事情。但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是只丢垃圾,不去捡拾,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其实,弯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关键是你想不想这样做。弯弯腰,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可它体现出高尚的品行、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风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明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愿意弯弯腰。弯弯腰,我们还能做许多事:弯弯腰,随手捡起同学掉下的铅笔;弯弯腰,鞠躬向老师问声好;弯弯腰,扶起摔倒的小同学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描绘新年成长图。寒风中,暖阳下,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转眼间,我们即将挥别难忘而辉煌的20XX年,迈进更加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20XX年。同学们,回望即将过去的20XX年,我们每个人心里充满的是激情,是自豪,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留恋。这一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产生了,他们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前程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这一年,全国少年儿童参加了形式多样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活动,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心中的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在哪里?她就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要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闻鸡起舞勤奋时。同学们,首先我和大家一起重温一则历史典故。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踌躇满志。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了公鸡的鸣叫声,便对好友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每天一听到鸡叫,他们就披衣起床,拔剑练舞。寒来暑往,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勤学苦练,他们终于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这就是“闻鸡起舞”的故事,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也许有同学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很强壮,不生病。其实这只是健康的一部分,真正的健康应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要自信,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很多我们原本以为迈不过去的坎,其实可能压根只是小事一桩,换一个角度看待它,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其次,要学会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
踏着秋天的鼓点,我们走进金色的九月;再过两天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称之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圆,最明,最美;中秋月如水如镜,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亲情,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