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要用长20m的铁栏杆,围成一个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花圃,怎么围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如果花圃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m,花圃的面积为ym2,那么y=x(20-2x).试问:x为何值时,才能使y的值最大?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值已知二次函数y=ax2+4x+a-1的最小值为2,则a的值为()A.3 B.-1 C.4 D.4或-1解析:∵二次函数y=ax2+4x+a-1有最小值2,∴a>0,y最小值=4ac-b24a=4a(a-1)-424a=2,整理,得a2-3a-4=0,解得a=-1或4.∵a>0,∴a=4.故选C.方法总结: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由图象直接得出,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1题探究点二:利用二次函数求图形面积的最大值【类型一】 利用二次函数求矩形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正多边形的边心距、半径、边长的一半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解:(1)设正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BC切⊙O于点D,连接OB、OD,则OD⊥BC,BD=DC=a.则S圆环=π·OB2-π·OD2=πOB2-OD2=π·BD2=πa2;(2)只需测出弦BC(或AC,AB)的长;(3)结果一样,即S圆环=πa2;(4)S圆环=πa2.方法总结:正多边形的计算,一般是过中心作边的垂线,连接半径,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边心距,中心角之间的计算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四】 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实际运用如图①,有一个宝塔,它的地基边缘是周长为26m的正五边形ABCDE(如图②),点O为中心(下列各题结果精确到0.1m).(1)求地基的中心到边缘的距离;(2)已知塔的墙体宽为1m,现要在塔的底层中心建一圆形底座的塑像,并且留出最窄处为1.6m的观光通道,问塑像底座的半径最大是多少?
骑自行车的交通安全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许多年满12周岁的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骑自行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听一名同学朗诵《安全骑车歌》。 安全骑车歌 同学们骑自行车,听我唱段安全歌。 车铃好使闸要灵,有了情况车能停。 上街注意看信号,千万不要冒险行。 信号就是指挥员,骑车第一讲安全。 看见红灯快刹闸,该等多久等多久。 绿灯亮了才能行,安全通行不争抢。 十字路口人车多,左右观察听八方。 骑车带人危险大,攀扶车辆更可怕。 中速骑车靠右侧,分道行驶路畅通。 骑车拐弯要示意,不能猛拐一溜风。 手拉手儿把肩摸,十有八、九要撞车。 双手离把更不行,撞上汽车命归西。 骑车不走一条线,东摇西摆像醉汉。 不定哪天出事故,头破血流住医院。 驮载东西别超宽,超高超长也危险。 骑车让让讲安全,事情虽小不平凡。
1. 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2. 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3小花盆若干。
2、增强规则意识:根据指示箭头有序活动,不随便插队。3、敢于挑战困难,勇敢坚强。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一)平衡区——过鳄鱼桥活动目标:1、在梯子、轮胎、摇板等组合器械上行走,提高平衡能力。2、克服困难,勇敢前进。
2、 在故事和儿歌的帮助下,理解蜘蛛网的基本构造。 3、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蜘蛛、蜘蛛先生造房子的幻灯片、蜘蛛网)、幼儿绘画纸(上有蜘蛛),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 课件出示蜘蛛,让幼儿观察认识蜘蛛。 2、 结合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蜘蛛先生造房子》。 问:蜘蛛先生在找什么? 蜘蛛先生是用什么造房子的? 蜘蛛先生的房子是怎样的? 3、出示相应的蜘蛛网让幼儿观察蜘蛛网的构造。
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摸摸、玩玩使幼儿辨认各种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与用途,并学习归类。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初步学会拨、夹物品,做到持筷姿势正确。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每组上面一样夹的物品(如:一组蚕豆、一组泡漠、一组花生、一组玻璃球、一组纸条等。活动过程:㈠、观察各种各样的筷子,将幼儿所带筷子布置成展览会。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我们来把它布置成展览会。2、交流:你带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
一、 生成背景 秋天到了,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有的说“小草变成黄色了”,“秋天到了,树叶也变黄了。”“老师,老师。我还看到过红色的树叶”。孩子们高兴地在幼儿园里找着还有什么颜色的树,回去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手掌树,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一棵五颜六色的树生长在我们班活动室里。我们继续和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哪里有颜色,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由此生成了“彩色世界”的主题。 二、 课程目标与网络图 目标: 1、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 2、学习观察生活中物品的颜色,形成相应的颜色概念。 3、尝试运用多种形式感受颜色。 4、体验色彩表化的奇妙。 5、参与色彩游戏,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幼儿敢于尝试,且愿意与同伴交流感受。2、幼儿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感受及不同表情。3、幼儿尝试运用指画的技能表现各种表情。*活动准备: 1、部分表情的宝宝头像。 2、食物(若干)。 3、纸盘、颜料。 4、镜子。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二活动准备木偶,图示三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当我说左手你们就伸出你们的左手,当我说右耳朵的时候你们就用手指着你们的右耳朵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活动准备:竹筐20个(边筐高25厘米)、4张圆形大小不一的荷叶、纸皮(荷叶)每人一张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1、 音乐游戏“小青蛙醒来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活动身体。2、 幼儿每人选一张“荷叶”,摆在地上,进行跳进跳出动作练习,(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起跳时先屈膝,落地要轻)
1、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运用所学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景理解乘法的意义。 1、口算: 5×2=10 6×2=12 8×5=40 2×7=14 5×9=45 3×5=15 2×6=12 2×9=18 4×2=8 2、谈话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乘法,而且还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些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来帮助老师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吧。快乐休息时间到了,学校的大操场突然热闹起来了,你们一定非常喜欢课件活动吧!看,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进行乒乓球比赛,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踢毽子……真热闹啊!
水的性质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而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法学法:朗读法 ,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11月24日,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内容1.初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1.日军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明确: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学生活动一: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并互动交流。小结:序言告知我们,“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在中国及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后得出的结论。那么他在苏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把视线焦点集中到他笔下那一群“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身上。(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1.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方法指导】读目录,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要点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迅速查阅到所需要的部分。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5.发挥想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6.讲究描写的顺序。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及近?是由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7.写景还要融入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地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目标导学三:实战演练描写你家乡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文展示:
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第二部分(第5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这部分又分四层。第一层(第5、6段),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第二层(第7~10段),说明1961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第三层(第11~13段),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融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