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教案

  • 【高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1.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教案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与正弦公式.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问题 我们知道,显然 由此可知 介绍 播放 课件 质疑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引导 启发学生得出结果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在单位圆(如上图)中,设向量、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分别为和,则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 因此向量,向量,且,. 于是 ,又 , 所以 . (1) 又 (2) 利用诱导公式可以证明,(1)、(2)两式对任意角都成立(证明略).由此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1.1)  (1.2) 公式(1.1)反映了的余弦函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1.2)反映了的余弦函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思考 理解 记忆 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教学总结:(1)我国衣着服饰变化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衣着朴素,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女装: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异彩纷呈;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现在的服装是色彩鲜艳、款式多样,什么牛仔服、休闲服、西装、T恤衫、晚礼服,真是不胜枚举。每年服装的流行色、流行款式不断改变,大街上的姑娘和小伙子永远领导着时装新潮流。模特表演、模特广告和模特大赛已成为人们穿着方面不可缺少的内容。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探究活动8(教材第72页):“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这一探究活动是在学生还不了解主次矛盾的原理时,让他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面对许多矛盾时是如何解决的经历。比如,每天面对很多作业,先做哪门课作业后做哪门作业,你是如何考虑的?在学校面对学习、体育运动和社会工作,你是怎么安排的?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怎样解决的?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弄清主次矛盾的原理,学会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探究活动9(教材第73页):“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这一探究活动,强调的是“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分析法分析具体问题的,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首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非常重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看待自己,分析看待社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写出自己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体问题,有哪些感受。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精品教案

    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三、教学重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四、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常识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⑴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⑵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工业区;⑶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⑷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强。再次显示上表最后一项“各因素的发展变化”。由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中可以知道,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在工厂的区位选择时,应以不污染当地环境为佳,进行合理选择。读课本61页图4.6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思考以下问题:1、严重污染空气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2、严重污染水源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3、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教师解析:对这一部分知识需要强记。讲解要注意盛行风向,需结合必修一气候一节将难点突破,可分中国大部分地区、西欧、印度半岛等不同区域进行讲解以加深印象。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2篇

    三、制定实验方案的两个问题: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一些方案:方法一:测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时间内的位移 ,则 ;方法二:在运动的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方法三: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 ,则 ;方法四: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位移内所用的时间 、 ,则 ;2.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教师提出:现实中,除了在真空中抛出或落下的物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一个单独的力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实验中力 的含义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以在水平轨道上用绳牵引小车加速运动为例,小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即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和轨道对小车的摩擦力(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时,我们可以忽略空气的阻力)。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2篇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有了实验的基本思路,接下去我们就要准备实验器材,以及为记录实验数据而设计一个表格。为了更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力的数量关系,我们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 与 成正比,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进一步分析。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物体所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有了实验的基本思路,接下去我们就要准备实验器材,以及为记录实验数据而设计一个表格。为了更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质量的数量关系,我们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拟合的曲线形状,初步判断 与 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再把 图像改画为 图像,如果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说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案2篇

    【学习内容分析】在行星运动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两节内容之间安排本节内容,是为了更突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科学过程。如果说上一节内容是从运动学角度描述行星运动的话,那么,本节内容是从动力学角度来研究行星运动的,研究过程是依据已有规律进行的演绎推理过程。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因此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在学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之前,学生已经对力、重力、向心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运动规律,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已经完全具备深入探究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起点能力。所以在推导太阳与行星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地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推导,并要求说明每一步推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仅在难点问题上做适当的点拨。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

    ●活动与探究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兴衰历程,从英国的强盛历程,我们从中可获得什么启示?启示:积极发展本国的工商业;实现制度创新;抓住机遇,及时更新观念;建立能保障自身经济顺利发展的国防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对外开放……★本课小结16世纪后期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开始,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精品教案

    思考:结合资料,看看“广钢”的搬迁还考虑到什么因素?主要从谁的角度去考虑?展示资料:广钢建于1958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地处偏僻的广钢一带现已成闹市,广钢因此给周边带来了许多不便,并屡被投诉,投诉的主要内容是烟气、粉尘超标。近日,《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正式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按照《纲要》要求,2010年前,广东省将关、停、并、转、迁位于城市中心区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企业。学生讨论:环保要素、政策要素……从市民、政府等社会角度去考虑板书:2、环保要素 3、政策的变化小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工业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并且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工业区位选择是复杂的,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学生活动:计算机模拟工业选址,看谁是最英明的决策者(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工业的区位选择应综合考虑)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案

    4、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5、根据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理论,西部经济地带将建成()A.水电基地B.商品粮基地C.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基地D.石油和畜牧业基地6、对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A.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应逐渐缩小各地带的经济差距或使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B.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C.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平均发展D.把中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部就地加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7、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B.把农牧产品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东部C.优先安排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D.充分发挥三个地带各自的优势,实现协调发展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

    1、图8.12“东北林区的分布”对照图例能够说出东北林区的三大分布区的名称、位置、森林类型及其主要树种。2、图8.13“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分布”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的位置、范围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并进而说出“三北防护林”的位置、范围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教学内容】一、林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1、东北林区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1)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上;人均林地超过0.5公顷,是全国人均林地的8倍,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木材蓄积量22.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2)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2、东北林区生产概况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木材调出省。3、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教案

    【教学内容】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1、目的和意义(1) 目的: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丘陵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2) 意义:有利于低山丘陵山地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多方面利用和多层次利用。2、开发模式(1)走立体化农业的道路①发展立体化农业的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多样,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状况脆弱。②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林地、草地、耕地、水面甚至家庭院落都已被利用);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都有安排),且林业用地(包括果园和经济林地)面积最大,超过农业用地的一半,反映出千烟洲的农业结构已从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林业为主。布局形式:丘山——丘下为“用才林——经济林和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业——鱼塘”。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教案

    3、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而且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4、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综合开发东北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总结:搞好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这就要求不能通过大幅度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1、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 )A、秸秆还田B、增施化肥C、植树造林D、焚烧秸秆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2篇

    说明:“倍增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历史上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曾用过此法,但学生在此前的物理学习中可能未曾遇到类似例子,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交流,领会“倍增法”的妙处,这是本节课的一个要点.可用体育锻炼中的“拉力器”来类比。(2)该方案消除摩擦力影响的方法:所用的消除方法与实验方案2一样。也可使用气垫导轨代替木板,以更好地消除摩擦影响。(3)小车速度的确定方法:①确定打出来的点大致呈现什么规律:先密后疏(变加速),再均匀分布(匀速);②应研究小车在哪个时刻的速度:在橡皮筋刚恢复原长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即纸带上的点刚开始呈现均匀分布时的速度;③应如何取纸带上的点距以确定速度:由于实验器材和每次操作的分散性,尤其是橡皮筋不可能长度、粗细完全一致,使得每次改变橡皮筋的条数后,纸带上反映小车匀速运动的点数和点的位置,不一定都在事先的设定点(即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橡皮筋刚好恢复原长时纸带上的点)处。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 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防灾与减灾教案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 比较珠江三角 洲的 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过程与方法 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 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 展营造有利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 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2篇

    1. 课前观看视频《物理学与人类文明》2. 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谈学习感受。主要是物理的地位,物理的学习方法。3.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区别高中物理除了现象、概念和规律之外还应该关注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先想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研究问题,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学会实验探究,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4. 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高中物理学习应该“重视实验,勤于思考”和“经历过程,体验方法”。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虽然有一定区别,但也不是孤立的,要继续坚持初中物理学习中积累的学习方法和体会,重视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总结和提炼,做到:(1) 认真阅读,学会自学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阅读课本。阅读课本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语句间的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领会文章段落所表达的物理内容,掌握课本叙述物理问题的表达方法。

上一页123...212223242526272829303132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