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活动目的:1. 让幼儿知道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2. 培养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3.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三、 活动准备:大树一棵,树上开满鲜花。注:鲜花是活动的,可以任意摘下或贴上,鲜花若干。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习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数量是不同的。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教 具: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活动过程: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一、教学重难点有效引导学生反思本人和父母的情感,回想父母对本人的付出,表达对父母的爱,养成感恩父母、好好学习的氛围。二、教学流程 (1)导入:1.黑板板书:父母爱 爱父母2.导语: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父母的关心下,我们一天天地茁壮生长,今天终于成长为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了。今天的课,就以“父母爱爱父母”为主题,开展我们的课堂。
活动准备: 1、收集理发用的剪刀、推子、刷子等用具。 2、创设“理发店”的游戏环境。 3、袜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夏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理发店里去理发,你们知道理发店里是谁帮我们理发的?”(叔叔阿姨)“他们用什么来理发?”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吧!”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我们小朋友也把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学一学,说一说吧,听听谁说得最好听!”(幼儿跟说歌词2-3次,教师适时鼓励)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3、 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 活活动准备:鞭炮一串,与儿歌内容有关的图片若干,猫头饰若干 活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鞭炮,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教师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并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儿歌《老鼠娶亲》 (1)、教师出示老鼠(戴着大红花,穿着新郎的衣服)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还珠格格》中娶亲的场面。(幼儿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花轿等) (2)、 <BR><P></P>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2、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找合适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乐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个、录音机、动作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师:泥娃娃那么可爱,那么想要爸爸妈妈,我们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可爱的你娃娃呢?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二活动准备木偶,图示三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当我说左手你们就伸出你们的左手,当我说右耳朵的时候你们就用手指着你们的右耳朵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活动过程: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1、漂亮吗?为什么?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活动准备:1、环境创设:开设“绿色餐厅”丰富幼儿饮食经验“小小配菜师”的区域数活动环境、“国庆节日美食”大调查主题墙面2、前期经验:通过资料收集、家庭调查、参观食堂、解读菜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了初步的配菜经验3、教学具:菜谱一份、一周菜谱空白表格4张、美工操作材料若干(各色色纸、固体胶、剪刀、抹布,垃圾盒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经验重现又是星期五了,每个星期五都是我们保健老师为我们制定下周菜谱的日子,我刚刚拿到一份下星期的菜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菜谱)1、菜名我来起。引导幼儿为下周的菜品起菜名,要求简单清楚。2、菜肴我推荐。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道菜?并说出推荐的理由。★小结:原来我们在制定菜谱的时候既要考虑颜色上的搭配,还要注意菜的味道和营养。
《吃“伞”啦!》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中班上册的“伞的世界”单元。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已经通过围绕“伞”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对伞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让幼儿认识像伞一样的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要数“蘑菇”了。小朋友平时在家里或在幼儿园里经常都会吃到蘑菇,它的外形特殊,像一把小小的可爱的伞,小朋友看见蘑菇都会忍不住拿来玩一玩,摸一摸,甚至闻一闻。同时,蘑菇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可是由于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许多幼儿都不喜欢吃它,一种极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优秀食物就这样被幼儿拒之嘴外,真的是很可惜!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这些可爱的“小伞”,并愿意与它成为“好朋友”,从而使幼儿能更加健康的成长,特此设计了《吃“伞”啦!》这一个综合活动。
在秋天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感受秋天大自然菊花的美丽,我建议了我们班家长带着孩子去公园或者到社区花园欣赏一下秋天美丽的菊花。活动过后,我发现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自由活动时间总是三五成群地谈论着各自欣赏过后的感受,有的说:“我看到很多菊花,有红的,有白的,还有黄的呢!”,有的说:“我看到的菊花和你的不一样,有各种形状的。”,还有的说:“我看到的菊花比你的漂亮!”。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帮孩子积累对菊花的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意在使孩子们能在欣赏、品尝、制作等过程中,比较各种菊花的外形特征,了解菊花的功用,感受菊花的美与香,从而激发幼儿一种审美情趣。通过制作菊花的环节,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菊花的美丽。由于游戏是孩子一种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所以本次活动以“到公园观赏菊花展”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情节中学习、活动,并得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比较菊花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与香,并了解菊花的功用。 2、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对菊花的感受。 3、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菊花的美,激发幼儿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实验材料:有盖的罐子若干、黄豆报纸米粒碗勺等 2、实验记录:记录单、绘画方式记录 3、时间安排:20——30分钟 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装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 T、咦,怎么回事?猜猜这个罐子怎么会发出声音? C、有东西。 T、有什么东西呢?
二、方案教学实施过程:1、材料的准备:活动人员:全体幼儿及其家长活动内容:为了活动的开展,我在活动开展的前期,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贝壳的材料。在这一过程当中,孩子们表现的很积极,当我收集材料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孩子们很快的就行动起来,到了第二天,孩子们就很兴奋的将他们收集的到各种材料送到了我的面前,并且还洋洋得意的将自己收集材料的过程讲给大家听。朱世祺说:“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上网找了好半天,下了好多图片,网上的图片可多了。”马雨轩说:“我也是,我还请妈妈帮我把各种贝壳的名称也写在图片的下面了。”“这有什么稀奇,看我带来了什么。”何伟民说完就从口袋里掏出了好多的贝壳。大家都围了过去看何伟民带来的贝壳。还有其他的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贝壳制成的工艺品。评价:孩子们通过自己收集活动材料,对他们所要了解的有关贝类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这种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他们自己来完成。同时,通过家长帮助一起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2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3.让幼儿尝试一下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等回家的动作。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5.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小鸭子头饰一个;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活动过程:一、观看情景表演小鸭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师:小鸭子你为什么摔跤啊? <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人和物体的高矮,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2.椅子一张。活动过程1.比较高矮。(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二、活动目的:1、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 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三、活动准备: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2、记录表、笔、水盆。四、活动过程1、教学活动的导入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二、过程实录 活动1:谈话 我的照片 在孩子们带来的与旅游有关的物品、资料中,照片是他们的最爱,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同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因而将谈话活动放在了第一,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2、初步了解看地图的方法,对地图产生兴趣。 3、养成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照片、少儿地图、视频仪、电视机。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和身边的好朋友相互交流照片上的内容。 (评:在这一活动中,因为孩子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乐于与同伴交流,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几许自豪与得意。) 兴趣了。
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2、在游戏情境中,积累看电影的相关经验。 活动设计:(一)导入:今天,我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小剧场看电影。1、交流看电影的经验。2、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小结:电影院的座位都是有规定的,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找座位,前面的数字表示第几排,后面的数字表示第几个座位,每张电影票一个位置。(二)找座位:1、发电影票:看看电影票上有什么?2、看看小剧场有几排座位?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第几个?4、检票:验证幼儿的座位,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