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组交流,梳理知识。1、师:刚才老师巡视时发现有的组准备特别充分,下面我们就有请各小组到前面来和大家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含义,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指一小组上前汇报)小组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定义。学生补充。师小结进行评价。2、师:好,接下来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勇敢?小组交流第二部分面积单位。学生补充。师小结进行评价。师:看大家对面积单位的内容认识得这样清楚,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个小题,考考你,有信心吗?看大屏幕,巧填单位。房间面积是18( ) 卧室的门高约2(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 果园的面积大约是3( )爸爸身高是180( ) 小学生的一颗大门牙大约是1( )山海关区的面积约是192( ) 3、师:真棒,大家不但认识的清楚,还能灵活运用。了不起,咱们接着往下交流。小组交流第三部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补充。
2.如学生未到校,或到校后遇病、走失,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 3.教育学生不带危险性工具,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4.班内大型卫生清理和户外劳动,班主任必须到场指导管理。 5.提醒学生及时关电、两放学必须关闭窗门、熄灭火炉,并指定专人负责。 6.发现教室内设施、设备造成不安全隐患,及时向分管安全领导上报。 班主任工作条例 一、 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照《五小学生多元素质发展性评价基本内容》对学生实行有效评价,重视养成教育。
3 比一比,谁算得快。38+76+24 (88+45)+124 、拓展560+(140+70)=(□ + □ )+ □ (64+□)+27=64+(□+27)71+68+ □ 你认为 □ 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5、游戏:找朋友。(1) 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2) 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设计意图 :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五)、全课总结,引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乘法运算定律》第24、25页 例5、例6 中的内容。(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a.第127页随堂练习1第(1)题。b.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这是一个正多边形吗?c.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这是一个正多边形吗?d.所以,一个相等,也都相等的多边形才是。(此检测主要是让学说出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的定义,因为是在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上,定义是一致的,所以不深究。在教材的处理上,把正多边形放在了前面,两个较为简单的概念放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各组展示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3.各组展示五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由各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其它组补充,真正让学生动起来)4.各组选择前面最优的方法,口述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的算法。(以此上,学生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选择作出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5.据此,你们认为n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怎样计算。(注意n的条件)五、当堂训练。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列出不等式求出这个少算的内角的取值范围.探究点二: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类型一】 已知各相等外角的度数,求多边形的边数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6°,则该多边形是正()A.八边形 B.九边形C.十边形 D.十一边形解析: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则这个多边形是正十边形.故选C.方法总结:如果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求边数可直接利用外角和除以这个角即可.【类型二】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综合运用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为540°,则它是()A.五边形 B.四边形C.三角形 D.不能确定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依题意可得(n-2)×180°+360°=540°,解得n=3,∴这个多边形是三角形.故选C.方法总结: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我是初二7班XXX,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是事物存在的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我们要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珍惜和平 捍卫和平》。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 ,在联合国的会徽上画着和平鸽和金色的橄榄枝,它们都代表着和平,象征着和平,但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新约全书》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上帝告诉诺亚:洪水快来了,诺亚赶紧和他的儿子造了一艘大船,叫做方舟。当洪水漫来的时候,诺亚一家登上了方舟,而且把许许多多动物也带上了船,方舟在波涛汹涌的水上飘荡了好些日子。终于雨停了,诺亚放出鸽子打探情报,不久,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了一片新摘下来的橄榄枝叶,诺亚知道洪水已开始退去,平安就要来到。从此,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2、图5.5“长江三峡图”(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二、教学策略的选用(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本框题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一是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妇联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牵头单位,每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每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讲师团会议,对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每年开展各类家庭教育道德实践活动,今年,我们开展了一场以智慧应对逆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关注女童安全保护儿童权益创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等,对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一)红色文化遗址开发难度较大。我县红色文化遗址分布点多线散,很不集中,大多横跨几个乡镇,有些在深山老林里,集中连片开发利用难度大。(二)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不够。红色文化景点内部展陈都十分简易,没有利用现代化声光电手段,讲解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衍生的产品,没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品牌。
(一)红色文化遗址开发难度较大。我县红色文化遗址分布点多线散,很不集中,大多横跨几个乡镇,有些在深山老林里,集中连片开发利用难度大。(二)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不够。红色文化景点内部展陈都十分简易,没有利用现代化声光电手段,讲解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衍生的产品,没有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品牌。
(一)开学前期准备1、做好人员(学生、家长、老师、员工)排查尤其窗口期防控工作,努力将疫情阻隔在机构之外,为正式开学打下坚实基础。2、采购、备齐开学必需物品: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3、进行一次全方位安全大检查,防止因放假未用产生安全事故。4、办公室、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喷雾消毒。5、制定食堂运转详细方案,严查食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严控食品进货渠道,严管食品进入校区流程。
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要进一步了解国歌就要学习国歌的歌词,因此我以管弦乐《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为背景音乐有节奏地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国歌表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国歌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国歌的重要意义,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3)、听赏齐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听赏齐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提出聆听要求: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乐句?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分组讨论,再小组汇报。通过这部分的聆听学习,小组讨论,发挥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把歌曲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
2、懂得要爱护动植物,对破坏植物、残杀动物的行为表示气愤,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做到爱护动植物,不做破坏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动植物的公益活动。活动重点:感受动植物的生命现象,懂得爱护动植物。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三、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