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1. 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段落。2. 通过音乐欣赏启发幼儿分析、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3. 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积极愉快,恬静柔美的情绪情感。活动准备1. 音乐:《小树叶》、《秋天的落叶》2. 塑料袋若干3. 树叶胸饰每人一个活动过程一. 在《小树叶》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通过 感受乐曲的意境美,体会小树叶由害怕变勇敢的精神,激发幼儿不害怕事物的情感。二. 欣赏音乐《秋天的落叶》,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一)分段欣赏和表现树叶飘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1. 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2. 欣赏B段, 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3. 欣赏C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欢乐的样子。4. 欣赏A段 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宁静美。(二)完整表演落叶快乐的一天。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秋风细雨中树叶跳舞的情景。2.激发幼儿用身体,大胆表现音乐。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活动步骤:1、请幼儿观察玩具桌上的各种玩具?教师和幼儿讨论:去玩具超市买具 要用什么?幼儿回答用钱。2、引导幼儿认识人民币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3、教师小节: a、一角钱的特征是背面有个国徽,而且国徽的旁边有两个1字,它的颜 色有点棕色,所以它是一角钱,它的正面有两个男人,是在钱的正面 的左边。 、五角钱的特征也是背面有个国徽,并且国徽的旁边有两个5字,它的 颜色有点发紫色,它的正面有两个女人,是在钱的正面的左边,两个 女人分别在头上,耳朵上带着饰品。 c、一元钱的特征是背面有一座长城,在长城的旁边有三个1字,它的颜 色有点粉红色,并且在钱的正面的右边有两个女人分别在头上,耳 朵上带着饰品。 d、五元钱的特征是背面有两座山,中间还夹着一条河,并且在山和河 的旁边还有三个5字,它的颜色以棕色为主,它的正面有两个年龄偏 老的人,老头有胡子脸上有皱纹,年龄稍微比老头小一点的女子是 头上带着帽子,头发编着小辫。 e、十元的特征是正面有一个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的画像挂在北京天 安门上。4、请幼儿扮演售货员,将玩具的标签放在相应的玩具前,认识人民币的面 值?出示各种人民币,请幼儿辨认,说说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买到什 么东西?5、教师扮演售货员请幼儿随意挑选各种玩具,提出买玩具的要求: a、首先有礼貌问售货员你好! 、告诉售货员你要买什么玩具? c、会问所要买的玩具的价钱与如何付款,买完玩具要向售货员说:谢 谢!6、分角色游戏。
活动目标:1、 了解民间舞龙的来历,培养乐于助人的情感。2、 体验舞龙的乐趣。 活动准备:1、 故事《耍龙》2、 舞龙图片若干3、 自制草龙、绸带龙各一条4、 锣、鼓人手一只,幼儿学会儿歌《过新年》5、 电视机、电脑、录音机、磁带《金蛇狂舞》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师:不管天上的太阳,空中的微风,还是地上的花朵,都在想“新年快来了,我们要怎么欢迎他呢?”请幼儿讨论(放鞭炮、敲锣打鼓、舞狮、舞龙)。我们一起来敲锣打鼓欢迎新年快快来到吧!(和幼儿一起复习儿歌《过新年》)
活动组织:一、引导幼儿说说各种鱼的特征1、这几天,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查了许多关于鱼的资料,你都认识了那哪些鱼?请幼儿自愿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2、引导幼儿观察各类鱼的外形特征。二、激发幼儿作画欲望1、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鱼,想不想用笔画一画它们?2、有这么多的鱼,一张小纸可画不了,一个人也来不及画,怎么办?鼓励幼儿想办法合作画画。三、幼儿小组作画,老师巡回指导。1、这么大的纸,画画时要注意什么?2、幼儿作画,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局。
活动准备:PPT,操作板 活动过程:一、天气1、天气预报“兔先生是伞店的经理,他每天上班前都会去关心一下天气预报。你听过天气预报吗?天气预报都会说些什么?你知道可以从哪些地方了解天气情况?”(幼儿自由讲述,ppt)小结: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告诉我们,明天会是个什么样的天气。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是需要带上伞呢?还是需要穿上凉快的短袖等等。“今天兔先生从天气预报里听到些什么呢?”(播放歌曲一段)2、夏天的雷雨“今天天气怎么样?是哪个气象预报图?”(幼儿回答)小结:原来呀,今天要下雷阵雨。雷阵雨就是有时候有雨,有时候却没有。“那让我们也来做做天气预报员,赶快告诉动物村里的其它小动物。”(歌曲夏天的雷雨)
3、通过模仿叫卖游戏,初步学习自我推销的简单技能。 活动准备:1、各种水果(瓯柑、葡萄、枇杷、香蕉、杨梅、苹果、梨子),装入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筐内。2、街头叫卖的录像。3、纸币若干,分给听课的教师。活动过程:一、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叫卖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录像里的人都在干什么?(放录像)提问:这是些什么地方?录像里的人在干什么?师:他们到底在卖些什么,他们都是怎么叫卖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放录像)
2、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准备:旧挂历、新挂历、布做的“龙”二"三条。中华风俗CD片。过程:1、教师将身体缩成圆柱形状,并发出被点燃的爆炸声“砰”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老师刚才表演的是什么?”问幼儿:“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2、音乐游戏:敲锣打鼓放鞭炮师:“过年了,除了放鞭炮,还有什么呀?”(出示图片)随音乐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活动准备:户外活动场地,录音机,发出声响的物品,诗歌字卡,坐垫,黑板,记录表,笔,诗歌图卡活动过程:1、预先告诉幼儿待会儿要去公园散步,请幼儿仔细听一听、闻一闻、看看散步的路上有什么发现。2、组织幼儿安静入坐,游戏:猜一猜,帮助幼儿回忆各种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让幼儿想想,他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3、请幼儿闭上小眼睛,静静的听,一段时间后,让幼儿说说他听到了什么。
2.通过动手尝试让幼儿,体验制作生日蛋糕的快乐。 3.初步让幼儿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家长联系好,做好准备工作。 2.收集各种款式的生日蛋糕图片和蛋糕实物模型。 3.材料:泡沫板制作的蛋糕模型每组一个(9个),彩色橡皮泥、皱纹纸等装饰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让幼儿观赏收集各种款式的生日蛋糕图片和蛋糕实物模型。 二、活动第一部分——观看蛋糕师制作“生日蛋糕”的过程。 1.组织幼儿围坐成同字形,欢迎“蛋糕师”。 2.教师交代观看时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观看蛋糕师制作“生日蛋糕”的过程。 三、活动第二部分——我是“小小蛋糕师”,让幼儿尝试合作“生日蛋糕”。 1.教师介绍准备的材料,激发幼儿合作装饰“生日蛋糕”的兴趣。 2.教师让幼儿分组讨论要如何装饰“生日蛋糕”。(引导幼儿可以用排序的方法、也可以用分类的方法)。 3.幼儿尝试分组装饰“生日蛋糕”。要求幼儿要想办法将 “蛋糕”装饰漂亮。 四、情感体验。 通过谈话让幼儿表达第一次学习做蛋糕的感受;以及第一次与同伴合作的体验。
2、学做游戏《跳跳糖》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1、跳跳糖一包,跳跳糖头饰每人一个,歌曲图谱一张。2、大幅图“巨人的大罪巴”。3、录音机,磁带录有歌曲“跳跳糖”、“的士高”、《摇篮曲》片断。 过程:(1)学唱歌曲《跳跳糖》1、幼儿园在老师的钢琴边作发声练习。请幼儿吃跳跳糖。提问:吃的是什么糖?吃到嘴里是怎么样的?2、教师唱跳跳糖的歌一遍。提问:吃的是什么名字?听起来是怎样的?
活动准备:搜集幼儿出生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现在身高的小卡片、各种用品(A3大小的纸、较大型的积木、树枝、小棒、牙膏盒、瓶子、绳子……)皮尺、调查表(师生共同完成)、墙面上用颜色较深的绳子拉出一条离地面50厘米的长线条 活动过程:一、说一说:自己现在的身高和出生时的身高。1、师:前段时间我们量了一下自己的身高,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有多高?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身高。3、师:你们都想来介绍,那可以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身高,然后把记录身高的小卡片贴在自己的名字旁边。4、师幼一起观看身高记录表。5、找一找班级里谁最高?你是怎么知道的?(提升一些比较高矮及高矮排序的方法)6、师:这是你们现在的身高,可是你们知道自己刚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一、考点导航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4.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6.了解外汇与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人和物体的高矮,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2.椅子一张。活动过程1.比较高矮。(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2、积极参与,体验造高楼的乐趣。准备:软垫、纸砖、遮挡物、3只高矮不等的小猴、测量长度用的圆筒、橡皮筋、小铃、工地数字号码牌流程:一、小猴比高矮(理解物体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比高矮。) 1、第一次比较:遮挡物下比高矮 导语:有几只调皮的猴子要来比高矮了,看一看,有几只小猴子?它们谁最高? 2、第二次比较:无遮挡物下比高矮 过渡:真得是这样吗?我们再来看一看。(拿去遮挡物) 提问:现在谁长得最高? C:穿红衣服/蓝衣服的猴子最高。 T:有的猴子站在砖头上,有的没有站在砖头上,这样不能比。到底谁最高?谁有好办法来比一比?谁能从高到矮帮它们排一排位置? 小结: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样高的平地上面比,否则比出来的结果就会不准确。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活动准备 1、铃鼓、节奏轻快的音乐带、录音机。 2、挂图:《千变人》 活动过程 1、展示挂图《千变人》。 请幼儿看挂图,找一找,看哪两个表情是一样的?借此玩配对游戏。 教师表演几种表情或动作让幼儿想想:这样的表情或动作,让人感受到的是快乐、生气、还是害怕呢?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高兴、害怕、害羞或者生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跟随着《军队进行曲》步入音乐教室,并伴随着音乐原地踏步,师生问好。(情景教学)二、导入(为新课铺垫)1、根据课前所放的《军队进行曲》,提问同学的步伐整齐是因为什么原因?(踩着音乐的节拍行进)2、说说《军队进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二拍子,强拍在第一拍上)3、伴随着音乐走进教室时,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是什么?(节奏感强、雄壮有力、激昂)4、把刚才分析的《军队进行曲》的特点合在一起,就是进行曲的特点,导出进行曲。5、众多进行曲中,你所熟悉的进行曲都有哪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三、新授1、放一段带有阅兵式画面的录像,引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学生介绍作者郑律成。3、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4、赏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①欣赏此曲后的感受。(振奋人心)②欣赏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③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入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节奏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垂直的概念,能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通过画图,理解垂直公理及“垂线段最短”这个公理.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重要概念.4.初步锻炼作图能力,能运用本节的两个公理进行简单的说理或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探究出两个公理,在不同的情况下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通过看图会找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本节的两个公理,进而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说理或应用.【情感态度】进一步进行画图、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特别强调动手画几何图形,体验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美观性.
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2.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距,高表示频数,它反映的是数据的分布情况;条形图一般不连续排列,中间一般有间隙,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表示数据的一种类别.3.频数折线图的各点的位置:起点是向前多取一个组距,在横轴上取这个组距的中点即可,中间各点取各小长方形顶部宽的中点(组中值),末点是向后多取一个组距,在横轴上取这一个组距的中点即可.
1.生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5.观察田字格中生字“午”、“节”的笔顺和所占的位置,边描红,小组内讨论该注意的问题。6.展示并交流书写作品。7.生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组内讨论交流。8.全班交流: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呢?9.生朗读以下词语:箬竹叶糯米枣清香又黏又甜10.朗读第2自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找出相关句子:(1)外婆的粽子是用这些材料包成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煮熟的粽子,清香扑鼻:外婆……一股清香。(3)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美极了:剥开粽叶,……又黏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