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二、学唱歌曲1、节奏训练:a、X | X X XXX | X.X X | XX XXX | X. 0 0 ||b、XXX XXX | X.X X |XXXX X X | X.0 X ||c、X | X X XXX X| X.X 0 X |X XXXX X| X. X. ||要求:手划拍读节奏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梦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美好梦想吧。2、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我的未来不是梦》。二、歌曲学唱:1、聆听范唱,教师课件出示思考题: A、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这首歌曲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法?2、教师播放范唱,指导学生思考。3、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总结通俗歌曲的演唱特点:通俗唱法也称为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艺术特色。擅长抒了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通俗作品通俗易懂,风格轻松愉快,活泼新颖。多用自然嗓音,音域一般不宽,吐字清晰,亲切随意。4、出示乐谱,指导学生看谱,强调歌曲结尾部分的演唱方法。5、复习弱起节奏和弱起小节知识,找出曲谱中弱起小节,划拍指导学生准确起唱。6、播放现场演唱视频,观看中要求学生注意弱起小节和二分休止符以及多处有休止符地方的演唱方法。7、教师小结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8、随伴奏演唱,出现问题教师进行个别纠正。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调节气氛。2、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导言:亲爱的同学们,请告诉老师,这个季节在我们这里最常见的一景是什么?学生答:白雪。一提到雪,同学们并不陌生,你们喜欢雪白雪白的雪吗?为什么?学生答:喜欢,飘渺、飘逸、纯净、纯洁。好,同学们,关于雪的音乐作品你们又知道哪些呢?学生答:《踏雪寻梅》、《我爱你,塞北的雪》。好,下面就请欣赏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3、播放歌曲VCD(学生被优美的旋律,神奇的雪景所吸引)4、这首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谈感受,歌曲的钢琴伴奏对塑造音乐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歌曲开始1、2小节在高音区出现的音响好似飘洒的雪花,把你带进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意境。5、雪是那么乐观、坚强、不怕寒冷,来到人间装扮着银光闪闪的世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六、新歌教学1、聆听音乐作品2、简短讨论:(1) 歌曲的速度怎样?(2) 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课题:1、欣赏教学---《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乐器的音色。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欣赏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1) 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2) 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2) 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3) 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 (四)小结
教学过程:一、师生间相互问好师:同学们下午好!生:老师好!二、进行新课 1、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2、放映幻灯片,欣赏有关于青海的图片。3、出示歌谱,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师:接下来,同学们听老师演唱这首歌一遍,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谱唱一遍,再把歌词填进去来唱一遍。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同学们要用抒情、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很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请2个女同学来分别演唱这首歌曲的一、二段,在第三、四段的时候,两个人再合起来唱,有没有同学主动起来唱啊?(学生回答) 师:XX同学,XX同学,请认真听着老师的伴奏,把握住歌曲的节奏和速度,注意3/4拍的强弱规律。(学生表演。)三、欣赏流行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
三、 活动准备: 1、国微、国旗、长城的图片,国歌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成人了解为国争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 3、事先录制好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片断与领奖的情景,收集有关图片。 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我们每天做操前都要升旗,升旗时奏的歌是什么歌?”(国歌)升的旗是国旗。 (二)基本部分: 1、谁来说一说国旗是什么样的?(老师出示国旗图片)引导幼儿从国旗的颜色、特征来说。(国旗是红颜色的、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放国歌磁带) “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我们升旗时奏国歌,还有什么时候奏国歌?” 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吗?(播放运动员比赛领奖的录像) (1)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你怎么知道的? (2)领奖的时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到了冠军?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见什么?看到什么?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对音乐活动的兴趣。2、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核心]1、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击拍方法和强弱变化,能听节奏变换。2、幼儿能自己动手动脑制作或寻找伴奏乐器。 [活动准备] 电子琴1台,打击乐器1套,各种瓶罐,沙子,石头,种子,水,筷子等等供幼儿操作的材料。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三、材料及环境创设材料: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四、活动流程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棗评价——延伸活动 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3、讨论(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借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尝试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幼儿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画纸。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看我画了什么?它象什么?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师:我觉得以前画画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随意画。我在这幅画的 上面添加了一条曲线,再画上一条曲线和它相交,图的中间画一些弧线、圆圈,下面画一条折线,看,一幅画就画好了。
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拾穗者》和认识色环,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色彩,并寻找秋天的主色调。2、通过综合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艺术形式自主分工及独立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二、活动重点、难点:幼儿能自主分工,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协作绘画。
重点:感受不同性质的名曲风格,并用语言、动作来描述。 难点:尝试用合适的色彩、图形、线条来表达音乐的风格。 准备:乐曲 CD ; CD 播放机;色调图 2 张、线条图 2 张、图形图 2 张;乐曲曲名卡。 每位幼儿两支水粉笔,一张白纸,小水桶一个;颜料、抹布、报纸若干。课前认识过冷暖色。 过程: 一、听音乐,学高人、矮人走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1 、 安静倾听乐曲 1 提问:(先说一说)这首乐曲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再动一动)请你来跟着音乐跳舞,注意动作的感觉要和你刚才听到的感觉一样(动作和音乐要吻和)。
活动建议:一、引起兴趣:1、歌曲《摇篮曲》,幼儿自由随歌曲边哼唱,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2、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水量的区别,并告诉幼儿今天要和水娃娃做游戏。说明:第一步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通过音乐游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教学,并引起幼儿产生对水的兴趣,这是探究和体验的前奏。教师指导语言:小朋友看,你们面前放着什么呀?(水)对啦!今天我们小朋友要和三个水娃娃一起做游戏,你们发现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二、尝试运用水杯演奏乐曲:1、幼儿自主探究:装有不同容量的水杯,能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杯能演奏出音乐中的高音、低音、中音,感受水声的美妙。
内容与分析: 本次活动着重于“语言”,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语言,进而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并初步接触一些国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儿的理解。 教学过程与建议:活动一:谈话《神奇的语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一、 播放轻柔的音乐,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感情马上我们就要上小学了,离开可爱的幼儿园。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情感?二、 引导幼儿运用爱的密码,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进行记录1、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我心里的话,你们想知道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吗?(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教师拖着幼儿的手背,并用食指在其手心按压数下)提问:老师刚才按了几下。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 在剥剥、分分、数数的过程中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的灵活度,以及提高幼儿的口数能力。 活动准备: 1. 鸡蛋、一次性碗、记号笔人手一份,大绘画纸若干,果冻、饼干、奶糖各一包, 2. 透明杯子一个,电炒锅一只,黑板一块,记录纸一张,油画棒,装满凉水的盆,小刀、小盆子。 活动过程: (一)说蛋 1.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鸡蛋 2. 你们都知道是鸡蛋,那你们知道的鸡蛋是怎么样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画记录。 3. 那鸡蛋里面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拿出一个生鸡蛋打破,放入透明杯中,引导幼儿说说蛋成份的名称:蛋黄、蛋清等。 4. 为什么蛋清像水一样?——生的。
活动过程:1.激发制作的愿望。①在《三月三》的音乐声中,欣赏各种风筝,自由交流。②重点观察风筝的造型及色彩。③讨论:我想设计的风筝。2.绘制风筝图案。①讨论如何制作左右对称的风筝。②共同小结有益的学习经验,如先画后剪、叠放印轮廓等。③幼儿绘制风筝,教师巡回指导。3.欣赏作品。①展示绘制好的风筝面,介绍风筝名称、绘制方法等。②互评同伴作品,表述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提出修改建议。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稳定、均匀的节奏。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图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1、看图谱,拍节奏。 师:今天赵老师给小朋友们情来了四位小动物客人,我们一起说有请,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请出来好不好?
一、环境与材料1.供幼儿玩沙用的玩沙区(沙地、沙池或沙盆即可)。2.师生共同建设“种养园地”,在园地中种植仙人掌、仙人柱、仙人球等喜沙植物,用沙子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在沙箱中养蚂蚁,在沙盆中养螃蟹、沙龟等。3.玩沙的工具:小棍,小铲、小桶、小瓶、模子等。4.安全剪刀,废旧材料:塑料瓶、易拉罐、瓶盖等。5.各种小玩具。6.实验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径的管子。时钟或手表等。7.制作沙画的材料:颜料、绘有图案的底板、浆糊或胶水、细沙等。8.制作沙包的材料:布、沙子、针线等。9.制作沙漏的材料:带盖的塑料瓶若干、干沙等。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准备: 教师用的布袋一只,底部装拉链,可开合(如图)。 幼儿每人一只布袋(由于幼儿的身高不同,布袋的长度有所不同。) 皮球若干,障碍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 过程: 活动身体 教师扮袋鼠妈妈,幼儿扮小袋鼠,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 探索练习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教学准备:报纸若干、大篮子若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