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出处、特性),丰富地理知识。【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用书同幼儿人数。【活动重难点】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石头。(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二)基本部分1、欣赏石头风景图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石头风景中吧!2、提问、猜想、记录 (1)提问:在大自然中,石头成为美丽的风景,石头又分为哪几种,每种石头又叫什么? (幼儿讨论)并且介绍石头的正确名称观看课件,了解石头名称。 (2)猜想:①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②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③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华的哪一种? (3)纪录: 幼儿把猜想记录在《幼儿用书》的猜想表格中。3、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石头的特性, (1)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个摸起来最光滑。 (2)用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纸画画,哪个可以画出来。 (3)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进水中,会发现哪个能浮起来。 (4)把自己发现记录在《幼儿用书》的发现表格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读书中相应的正确答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稀碱溶液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稀碱溶液画上小动物,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稀碱画了小动物的白纸,问:“纸上有什么?”“有小动物隐身在白纸里,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请出来?”(幼儿自由畅想)。 2.教师演示: 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引导幼儿对水和酚酞进行比较(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酚酞。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活动过程: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活动过程: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二)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三)磁性数字1-6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活动目标:1、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2、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3、学习在合作中做事。活动准备:一盘花生,每组三个盘子,记录纸、笔、四列小火车活动过程:一、 猜一猜,剥一剥,感知花生内花生米数量的不同。1、情景谈话,梳理经验。——你喜欢吃花生吗?……——你吃过的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2、猜一猜,剥一剥——教师出示一颗花生:猜猜这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花生米粒数,再剥开验证。——你在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花生里花生米的数量不相同。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 “>” 和小于号 “<”。 1. 教师边出示 “>” 和 “<” 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 教师出示大于号 “>” (1) 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 >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 教师出示小于号 “<” (1) 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2、学习动物的叫声准备: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3、图谱一张。过程: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幼儿坐到位置。“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放录音一遍。“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二、学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1) 放录音“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每次叫四五个幼儿。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三、游戏1)、幼儿自由选挂件。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流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 各种型号的轴承若干,钢球零件若干,记录纸 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宝宝,3、7、6告诉幼儿数字宝宝想和我们大家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要求请与数字同等数量的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大家唱完歌曲之后要两两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规律,3、7个小朋友两两小朋友拥抱总有一个单的,6个小朋友两两拥抱就都可以找到好朋友。 2、引出班级的钢球宝宝也想和数字宝宝们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帮忙。 教师讲述操作方法:拿与数字相等的钢球宝宝,让他们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的在记录纸上用一种方法记录,有一个没有找到好朋友的用另外一种方法记录。
活动目标: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幼:数一数。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活动过程: 《我爱我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讨论“什么叫班级?” 2、讨论个人与班级的关系. 我们每一个人与班集体都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学习差、思想差、行为差的同学离不开集体的帮助,好同学要想在集体里较好成长,更离不开老师细心的指导,同学们的互相启发促进和大家共同创造的良好集体氛围、学习环境。请听故事:《骄傲的桃花》 春天来了,微微轻风,绵绵细雨,大地上万物复苏,到处都可以见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花开的最茂盛、美丽的就是桃花了,每当人们看到这棵桃树,总是赞赏到:“多美啊!”忍不住去闻一闻,“多香啊!” 在一次一次的称赞声中,有一朵花有些骄傲了,她想:“在这棵桃数上,就数我最香了。我不跟那些花在一起,就一定会更突出。”在左右的那些花劝到:“你可不要单独行动呀!那是危险的事啊!”可是那朵骄傲的小花却说:“我的危险与你们不相干!”她又想:我如果离开这,人们一看到我,一定会给我更大的赞美,而且我还能得到自由。不一会儿,风来了,这多花借着风的力量,使劲挣脱了出去。 谁知,太阳马上晒干了这多花,她使劲的喊“救命”,可是她再也不能回到树上去了,后来她终于凋谢了。 老师小结:古代有一位学者问他的学生:“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学生们面面相觑回答不出来。最后学者的答案是:“把它放进大海中去。”刘越同学的周记告诉我们:花离开了滋润它成长的大树就会调谢,人,离开了班级就失去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就不能成长、进步。所以个人不能离开集体。如果一个班级好比是一座百花园,那么每一个同学就是其中一朵花。
【活动提示】(1)文艺演出时,节目安排要紧凑,以免耽误时间。(2)歌曲《歌唱祖国》要事先教会,要求全体同学都会唱。【目的意义】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了解家乡、了解班级。唤起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现念,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努力学习。提高同学们争做21世纪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地点】本班教室。【参加人员】全班同学。【活动准备】(1)收集整理祖国、家乡的历史及文化材料,收集整理班级学雷锋、做好事、关心集体的事例,编排成文艺节目。(2)选出主持人、熟悉活动程序。(3)根据需要布置好会场。【活动程序】男主持人:当鲜红的国旗迎着朝阳升起。女主持人: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巨人在东方屹立。男主持人:五颗金星像灿烂的星座。女主持人:红旗飘飘好像燃烧的火炬。男主持人:一(2)班《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女主持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
二、主持人甲:一曲歌唱祖国唱的激动人心,荡气回肠。xx年前的十月,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曾彻夜难眠!主持人乙:xx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壮怀激烈。主持人甲:中华雄鹰在展翅。主持人乙:中国巨龙在腾飞。主持人甲: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气风发。主持人乙: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欢乐安详。主持人甲:身为华夏儿女。主持人乙:同为炎黄子孙。合: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今天我们为祝福伟大的祖国聚在了一起,我宣布爱我中华主题班队活动课现在开始。(班长)1、主持人甲:金秋的风吹来丰收的气息,十月的歌声荡漾在美丽的校园,祖国迎来了她的六十岁的生日,主持人乙:听,这熟悉的歌声,让我们深情地体会到作为新中国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请听歌曲《红旗飘飘》2、主持人甲:十一的鲜花绚丽多彩;十一的阳光和煦温暖。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不会忘却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唱响那首首烽火战歌。共同去感受先辈曾经的激情,一起用歌声唱响我们的爱国情!请听配乐诗朗诵《祖国,我爱你》。
二、活动方式:班长、团支书主持,全体学生参与 三、活动过程: 1、全体起立,奏国歌。 2、男女主持人主持 3、图片:日本侵略者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证。 4、图片:见证前段时间在中国掀起的反日浪潮。 5、学生发言讨论“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前段时间的反日情绪?” 6、学生发言讨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爱国?” 7、班主任老师作班会总结。 8、学生合唱《歌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