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科普兰是美国现代音乐的倡导者,1920年创作的《猫和老鼠》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诙谐有趣的钢琴演奏曲。乐曲栩栩如生的表现了猫捉老鼠的情景,不协和和弦以及多变的节奏,使作品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乐曲由引子、A、B、A、尾声组成。引子中速猫的主题。猫骄傲的懒洋洋的走向高处,凶险的目光窥视周围。第一乐段开始速度非常快,刻画了老鼠的形象。接着猫在屋子里冷漠的巡视,老鼠灵巧的跑来跑去,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第二乐段老鼠得意的逃掉了,它,轻快的跑上跑下。远处传来教堂钟声的回响。猫懒洋洋的自我陶醉,老鼠见状,极其灵巧的故意挑逗猫。第三乐段猫再次扑向老鼠,这次老鼠终于被猫逮着了。美声慢板送葬去曲,装死的老鼠一瘸一拐的拖着残腿悄悄的溜走了。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了自己独特的“跃进式”旋律,紧张不安的活跃节奏,快速的托卡塔(密集)音型、丰富的和声运用朴实清晰的色彩和富于广度和深度的想象力。让人仿佛看到猫和老鼠追逐、争斗的情形。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详写。最后写东路,详写。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显。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1.第一节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有什么作用? 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可不可以换成“颗”?“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1.请你模仿例句仿写。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 示例一 :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示例二: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示例三: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2. 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一样——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那么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尊敬的老师、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珍惜粮食,做勤勉节俭的xx学子”。关于这个题目,我的发言有三点。第一,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了我们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学校领导很早就倡导全校师生开展“光盘行动”:盘里不剩菜,碗里不剩米。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这个标准都不能打任何折扣。可是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同学浪费食物的现象,吃不完的米饭随意倒掉,而且很“大方”、不犹豫。试想,我们学校近300名师生就餐,每人每顿少浪费一粒米,这数额积累下来,至少可以让一个饱受饥饿之苦的人解决温饱问题,这样下来,又可以节约资源求得学校更好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都说温饱不忘饥寒,增产不忘节约。我们处在衣食无忧的好时代,学校也处在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雷锋精神,做友善之人》。春意融融的阳春三月即将到来,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学校都将再次掀起一股“学雷锋”的春风,这股永吹不停的“春风”是人们对往年学雷锋活动的总结和后续,又是雷锋精神的深化和发扬。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犹如一颗明亮的星,为亿万人所景仰、所熟知。因为它成为一种不朽的象征——象征着我们民族勤劳、简朴、关心他人,克已奉公的优良传统;同时它成为一种永恒的启示——启示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奋发向上、不竭努力,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奉献出每一分光和热。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要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很难”雷锋叔叔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心中时刻装着祖国,装着他人,雷锋叔叔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他用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4、种群数量变化的其他类型我结合“种群数量下降”这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寓教。现今的自然界,许多野生生物种群的数量都在下降,为什么呢?我提供了世界人口近2000年的种群增长曲线,一切都在不言而喻中。现今社会的主题是呼吁建立和谐社会,作为生物老师,我想它不应该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不应该仅仅指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它更应该昭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类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生物圈中享受最大的幸福。6、小结课程在实验的大背景下展开,也在实验的背景中结束,这里可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探究思路。同时,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多种预期过程,相当于对本课进行小结。五、效果预测课堂上选取的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可以基本实现。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争做文明学生,共筑美好校园。大家知道做什么事情不简单、做什么事情不平凡吗?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的一个好朋友,每次在食堂吃完饭,都会一边把盘子递给收餐具的阿姨,一边礼貌地对她说声“谢谢”。收餐具的阿姨通常忙得顾不上回答——她们正以最快的速度整理着几只手同时甩在桌上的餐盘。不过也有时候,阿姨会冲我们笑笑,或者开心地说“不用谢”,然后继续麻利地工作。我不知道这一句简单的“谢谢”能有多大的作用,不过我想,至少这个阿姨的一天可以因此多一丝愉快,我们的校园里可以多一点文明的正能量。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做怎样的人呢,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本周,我校将迎接泉州市“文明学校”县级考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文明的校园更文明”。有这么两则报道,一则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发达国家,虽然有一部分人使用中文,但是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都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曾经有一位大使问过新加坡当局,得到的回应是:“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就是国耻。”另一则是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某年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成功在于坚持》。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这个大哲学家的小哲理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在于坚持。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布封曾经说过:“天才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的确,我们干什么事,要取得成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用枚举。30多年来,中国女排前进的道路上有辉煌也有挫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女排一直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坚持坚持再坚持。
第二周国旗下讲话-给自己一个目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给自己一个目标。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在初秋的气息中迎来了新的学期。积蓄了一个假期的自信与激情,踏入浓浓书香气息的校园,我们可曾想过:这学期,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学期,我想获得的进步是什么?这学期,我会为此做出哪些努力?这学期,我准备怎样让自己更快乐?1993年,一个14岁的孩子在上海青年篮球队里打球,当时球队里的队员都穿着帆布面的篮球鞋。有一次,他在观看一场国外球队的比赛时发现,那些国外的球员竟然都穿着皮制的篮球鞋。这种球鞋不但美观,而且穿着舒适。于是,这个孩子梦想能穿上一双皮制的篮球鞋。 一天,当他把这个梦想告诉教练后,教练笑着说:“努力吧,孩子,如果你能进入国家青年队,你就能穿这样的鞋。”从这一刻起,这个孩子就把进入国家青年队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终于在17岁那年,他凭借自己超凡的球技被选入国家青年队。穿上了梦想已久的皮制篮球鞋,他倍加珍惜。一位队友发现此事后告诉他:“不用在意一双球鞋,如果你能进入国家队,这样的篮球鞋你想有多少就有多少。”这句极具诱惑力的话深深震撼着他,于是,他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中国国家篮球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2)班的李xx,很荣幸能在此发言,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把握此刻,心向远方》。路还是昨天的路,但里程碑已是新的;歌还是昨天的歌,但今天唱出的更动听;太阳还是昨天的太阳,但它放射出的却是全新的光芒。不知不觉我们已走进青春的花季,这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在这美好的求学生涯中,有些同学却有点迷茫,时常想着作业该怎么写才来得及,担心考试是否通得过,耳边总是萦绕着老师的训诫和家长的唠叨……于是,你开始烦恼,开始抱怨,开始懊悔,开始厌倦。你消极怠工,不求上进,最后蹉跎了光阴,被自己的梦想抛弃。在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在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在正确的时间没有做正确的事情,错位的选择只能带来失意的人生。年轻的心需要一个远大的梦想。请检查一下自己:我的梦是否依然,我的脚步是否坚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我们不清晰远方有多远,但我相信脚下的路正通向远方。我们只有迎着朝阳奔跑,才不会在夕阳中忏悔。
要分类推进,对能改的问题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具体整改措施和时限,需要长期解决的要划分阶段明确整改目标,紧盯不放、阶梯推进。要联动推进,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有些问题需要机关和基层上下联动共同解决,各负责单位要加强沟通联系,指导下级不等不拖先动起来。同时,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要积极接纳、主动认领,确保问题解决形成“回路”、形成合力。(四)严抓指导督导。第二批主题教育展开,D委机关必须走在前列、做好表率,为基层立好样板。要力度不减严抓本级,结合D委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每月拉出一张表统筹推进主题教育,每次集体活动要认真考勤登记,各局室办一人不落做好补课。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部委,突出副处级上干部,做好读书情况的检查抽查。要指导基层筹划开局,第二批主题教育展开后,向基层推广机关开展主题教育的有益经验做法,指导基层搞好方案拟制、审核把关,确保梯次有序推进。
五、两点说明。(一)、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间处写明课题,然后把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能力,板书中只出现两种法则的符号表示,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板书右边是学生的板演,以便于比较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板书下方是课堂小结,重点写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体现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理数的除法板演练习:有理数除法的法则:a÷b=a×1/b(b≠0) 1a>0,b>0,a/b>0;a0; 2a>0,b0,a/b<0. 3课堂小结: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中的八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5分钟、8分钟、8分钟、16分钟、2分钟、1分钟。
还有其他解法吗?从中让学生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根据是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这也是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并引导学生回顾检验的方法,鼓励他们养成检验的习惯)5、提出问题: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2x改变符号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1.上述演示中,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2x改变符号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三)理解性质,应用巩固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对比练习: 解方程:(1) X+4=6 (2) 3X=2X+1(3) 3-X=0 (4) 9X=8X-3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化简、检验.)
(由除数的小数位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2、学习例5:买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学生列式:10.5÷0.75。①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②被除数10.5扩大100倍是多少?(10.5扩大100倍是105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被“0”。)3、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4、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