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添画的能力。3.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准备:1.小人国联欢会场景图一张。2.印有指纹娃娃的画纸,黑色沟线笔人手一份。过程:1.引发兴趣。(1)你们还记得《小人国》的故事吗?今天小人国的小人来我们幼儿园做客了!(请看大屏幕)这是国王,这是王后、公主和其他的臣民。噢,还有乐队呢,看他们跳的多开心啊!这么多有趣的小人是怎么画出了的呢?(2)引出上节课画的指纹娃娃。今天指纹娃娃也想和我们一块来参加晚会。
活动目标:1、尝试了解家中房间的用途。2、激发幼儿对家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操作材料 固体胶 抹布 大图片 桌布篮子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昨天,陈老师搬新家了,还买了许多的家具呢!2、现在呀我的家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看吗?3、(出示图片)咦?猜猜这是什么房间?4、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让幼儿说出理由)5、哦~原来呀我们把有床的房间叫做卧室。6、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7、陈老师家还有几间房间没让你们参观,我们再去看看,你们用好听的名字告诉我他们是什么房间好不好呀?8、(出示图片)让幼儿来猜出房间的名称。9、哦~原来在我们家里面,每一间房间都有他们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2、能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3、能大胆地设计手套的图案,体现出图案带来的美感。准备:1、每人一张白色的信封。2、用信封制作出的手套几幅。3、油画棒、小剪刀每人一套。过程:1、引导制作手套的兴趣。(1)做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啦啦啦。小小手指就是我,我在敲锣鼓,咚咚咚,锵锵锵, ,咚咚咚,锵锵锵, ,咚锵、咚锵、咚咚锵。
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重难点: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活动过程: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实录: 今天区别“1和许多”是第二次非式活动,活动前,我给小朋友提出了“今天请大家去找一找上次没玩过的玩具玩一玩。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自己上次没玩过的玩具。有的拿了听一听、有的拿了放一放、还有的拿了插管子。徐炜韬选了摆一摆的玩具,看到一张纸上贴着两张图片,一张是一只萝卜,另一张是许多的气球,徐炜韬开始对着这两张图片看了又看,接着他就点着萝卜和气球说出其名称,讲了一会儿,他看见盘子里有许多卡片,看了看,他拿了一条鱼点数了起来,“1”,点好后,就放在一边,,这时他又拿了一张树叶的卡片,这下他发现不是“1”而是有“许多”树叶,他马上伸出手指点数了起来,一边数,一边念着“1、2、3、4、5、6、7数到最后他发现自己有点数不清,于是他放在了一边。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水果篮、苹果、猕猴桃、龙眼等新鲜水果、纸制水果篮若干、纸制水果。活动过程:一、猜水果出示水果篮(水果篮用布盖好)师:这个是什么啊?生:篮子。师:你们觉得这个篮子装了什么?生:苹果、月饼(梨、饼干……)师:想不想知道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呢?生:想师:会是什么呢?我请你们来摸摸看,摸好以后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摸到了什么?请幼儿来摸师:你摸到什么?(别告诉大家是什么,你让大家猜猜)生:它是圆圆的,柄是凹进去的。(是苹果)教师拿出来给大家看是不是苹果再请一个幼儿来摸师:你摸到什么?生:它是椭圆形的,毛毛的(是橘子……)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教师拿出水果给大家看)生:猕猴桃……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准备:背景图一张,贴绒教具:小鸭子6个,数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个。学具:糖果与盘子,数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活动过程: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抱着小熊开着汽车进课室。师:(出示小熊)小朋友们下午好,小熊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可听话了,而且还特别的聪明能干,于是,小熊特意开着汽车给小朋友送来了一袋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带的是什么东西呢? 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不要出声,让他悄悄告诉下一个小朋友,依次类推,最后,请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活动目标: (一)按样式规律进行直线、圆形排列,尝试多种变化的样式。 (二)通过讨论,集体或小组解决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孩子喜欢故事的天性,把故事中有用的办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圆形底盘、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人物、建筑造型、彩色积木块。 活动过程: 一、铺设直线:城堡前的小路1、引言: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城堡对面的小王子,深爱着这位公主。
活动目标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匹配。 活动准备 三只熊图片,ppt,三只熊及大中小三只沙发(人手一份),粘贴工具 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1.出示三只熊的图片,介绍熊的一家。2.出示三只碗的的图片 提问:你猜猜看这三只碗是谁用的?3.出示三把椅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三把椅子分别是谁坐。
2、 在操作活动时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并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3、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按一定规律排序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4、 头饰、各种形状、颜色的片片。活动过程:1、 教师戴着一条自制的头饰 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项链的兴趣。出示教师制作的头饰,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漂亮?是怎样排序的?请一个幼儿示范。小结:原来老师的头饰是用片片有规律的排队的,所以很漂亮,你们想不想也来装饰自己的头饰,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各种片片,出示各种片片,讨论:你想怎样打扮你的头饰?(幼儿讲述并制作)2、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让幼儿学习按数匹配实物。3、启发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2、鼓励幼儿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圆和圆的不同状态的想象与组合,创作出各种小动物的造型。 活动准备:1、会翻跟斗的圆圆一个、教师范例镜框一幅。 2、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若干、水彩笔、固体胶、幼儿用小镜框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一、看看讲讲,寻找圆圆,体验变身的圆圆◎ 重要提问: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圆的?2、 “圆圆”在哪里?它变了以后又躲在哪里?3、教师追问:“半圆形或扇形还能变成什么?”教师小结:原来,调皮的“圆圆”有时是圆圆的,当它翻一个跟斗时,能让自己变成半圆,如果翻两个跟斗就能让自己变成一把小扇子,“圆圆”的本领可大了。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进行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2、通过倾听故事,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活动准备:课件《爱心礼物》、黑板两块、操作表格数份、红五星若干。活动过程:一、故事《大大和小小》导入二、大大选裙子(在贴一贴的游戏中初步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影响的守恒关系。)1、观察裙子(裙子有什么不一样?裙子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小结:这些数字是裙子上的编号,上面有数字1的说明是1号裙子。2、帮助大大选花最多的裙子送给妈妈,让孩子思考选择。3、贴一贴:你认为花最多的是哪条裙子?为什么?(孩子观察表格后再贴)4、讨论验证:(活动的关键,引发幼儿争论通过验证来解决问题)(1)到底是哪一条呢?你是怎么知道这条裙子上的小花是最多的?(2)产生解决办法(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3)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你们用数一数的办法找到了正确答案,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花的大小、排列方式来决定花朵的多少而是要用数数的方法。 三、小小选裙子(迁移运用,继续感知物体数量的守恒)1、帮助小小选花最少的裙子送给妈妈。(把五角星贴在相应的框里)2、填表格最后一格:裙子上花有几朵?3、验证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用眼睛看的办法,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自己,我们就需要用数一数的办法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3、学习9以内数的点数,按数取物,分类计数。 [活动准备]1、大图画4幅,每幅画有房子4间。塑料几何图形片若干。2、画有9只小兔的背景图1幅,分类计数表1张,磁性数字卡0——9,磁性黑板。3、玩具保龄球2袋。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3、学习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活动准备: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活动重点:学习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活动难点: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活动过程: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基本部分:1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二、活动目标: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三、活动准备:1、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5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等。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有5节车厢的火车或有5棵小树的图片等。
一、设计意图:当孩子来到这世界,出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总是在尝试着适应社会,他们通过活动与成人或同伴接触交往,慢慢地接受和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逐渐使自己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为“社会人”。根据幼儿社会化进程特点,我园在建构社会领域课程中,注意培养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完整人才,在目标和内容选择上,总体地反映社会要求和社会状况,深入浅出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包括家庭、家乡、国家乃到世界;了解并学会处理自己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萌发其亲社会情感。在组织形式上,积极彩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手段,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了解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手段,这具体地体现在幼儿游戏的内容、形式和规则中。在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地活动、能积极反映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模仿成人的活动同伴相互游戏中学会如何分工和适应群体生活,从中实践了轮流、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较好地积累了社会经验,为幼儿日后成为社会合格成员打好基础,从面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下面具体介绍我园组织大型社会性游戏活动“精彩小世界”的设计。该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祖国以及世界一些国家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举行,旨在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中,体验与各种肤色的人种友好往来的美好情谊,并学会相互了解、合作、遵守规则等良好行为规范。通过初步接触国公民教育,让幼儿开阔视野,增强主动探索欲望,萌发产生了解和关心我们的世界,使他们从小就有初步的全球意识。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 (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 (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