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弹力》说课稿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10的认识”这一课安排在学生学完了1-9的认识,组成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从数一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10.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是10的事物。学生再通过直尺图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比较点子图的多少会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并且能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认识10的组成和分成,并能快速的说出10的组成和分成,为后面10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它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10的认识的教学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在学起来并不陌生.本课中10的分成和组成是一个重点,因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0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力求在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诚信、认真做事等良好品质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0、51页的教学内容《8和9的认识》。一、说教材教科书第50~51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在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中,感受8和9的意义,能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建立8、9的数的概念。会读、写8和9。(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进行环保教育。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 说课稿2篇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数数的规律,我把孩子们刚才数过的一些事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多媒体课件),并要求学生再数一数,数完后再让他们读一读。这个环节的设计自始至终都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动脑,主动参与到和他人的合作交流之中,在找、数和说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学会“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数”。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首先,我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要求孩子们正确地数出,并用数字来正确表述。此环节中,课件中所出示的图片与相应的数字一一对应,我让孩子们依次输出后,再指名同学用鼠标拖进正确的数字,孩子们觉得又新奇又好玩,纷纷要求上来试试,参与积极性非常之高。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环节,此环节中即让学生利用了和巩固新课中总结的新知识,又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热情中感受到玩中学的乐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和9的组成》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8、9的组成》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学习8和9的加减法做好准备的。教材先让学生在分小五角星的过程中体会8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8的组成,教材只给出了4组8的组成。9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小圆片去体现的,但教材只给出了1种分法,其余的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实践得出。学生已经有“7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基础,而且8和9的组成是在学生认识了8和9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通过猜双手中小五角星的个数,让学生明白7和1、6和2、5和3、4和4组成8,其余四组则让学生通过类推、联想直接推出。学习9的组成,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实践得出。掌握8、9的组成是进行8、9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在此我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说课稿第二课时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被安排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2、能力目标(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4、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地进行口算。 5、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准确地口算。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一)说课稿(一)

    (2)理解诗意。(告诉方法,引导自学)①同学们通过诗题就知道了诗的内容了,太棒了,谁能告诉我诗人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纠正)明确: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的青绿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②同学们描述的都很漂亮,我们在翻译诗句意思的时候一定要跟诗句结合起来,不能增加诗中没有的内容,也不能删减诗中原有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谁能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答,课件展示) ③白居易在诗中这么描绘,是不是真实的呢?有同学说真实,因为真的见到过这样的景象,也有同学表示不理解,很棒,学贵质疑,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说说我们的老朋友写的准不准确?(课件展示) (3)分析诗歌。(引导提示) ①引导背诵。合上课本,我们现在跟着白居易一起,我们在傍晚的时候来到了江边,首先看到了什么?用诗句回答(一道残阳铺水中),我们往下看江面,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场面让我们留恋了一会,太阳下去了,夜晚到来了,我们欣赏着风光,觉得这夜晚怎么样?(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的夜晚,露水晶莹像珍珠,月儿弯弯像弓,诗人脱口而出(露似真珠月似弓)。

  •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并要求学生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后续学习,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模型,也为下节和今后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另外,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数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处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学思想会一直影响着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归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 小班认知《一一对应》说课稿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见图一):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见图二):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兔与萝卜,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 《一块奶酪》说课稿

    (1)学生朗读队长让大家休息的句子,明白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惦记这“奶酪渣”。(2)学生朗读队长让大家到草丛中休息的句子,揣摩队长的心意:他想干什么?预设:队长想吃掉“奶酪渣”,又不想让大家说他违反纪律。

  • 《一封信》 说课稿

    独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露西为什么想给爸爸写信?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今天,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以此让学生体会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 《一次函数》说课稿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发现它们的性质。(2)尝试没有给出图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对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类比、联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万里一线牵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万里一线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依标扣本,说教材《万里一线牵》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的第三个主题中的内容。这个主题主要是了解多样便捷的现代通信方式;通过古今通信方式的对比,感受通信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本课教学通过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调查资料相对比,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现代通信方式的发展有初步了解,知道多种多样的现代通信方式,以及通信方式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以人为本,说学情对于现代通信方式,小学生使用的已经很广泛了,但是小学生真正运用现代通信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不足、缺乏体验,对本知识点的了解很少。因此,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利用课程资源,使教学与学生生活贴得更近,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现代通信的迅猛发展,以及给生活带来的无限便捷,体验通信愉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合理运用通信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和未来的生活。

  • 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摸一摸画一画》教案说课稿

    一、对比图片明确目标两幅表现“热”的图片进行对比,先给大家看两幅非常有意思的画。第一幅:画的什么内容?随着环境的破坏,地球的逐渐升温,圣诞老人也脱下了棉服换上了夏装。圣诞老人为什么不再愿意穿棉衣了呢?因为圣诞老人感觉到天气太热了。第二幅:小作者说“我画的也是热的感觉。”同样都是表现“热”的感觉,它与第一幅有什么不同?它画具体的形象了吗?象这种不具象的画就是抽象画,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怎样用抽象画的形式来表现感觉。揭题:摸一摸画一画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竹节人》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内容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引至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并且对比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和幸福的体悟。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教学难点: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理解文中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天地人》说课稿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背景,综合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我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学习“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生字,会读、能辨认字形。2.借助图片、故事、汉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牢记汉字形状,理解汉字意思。3.通过游戏、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情感,调动学习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重点)2.读准“人、你、我”的字音。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关键。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则通过游戏,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6个生字。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主”、“席”等13个生字,会写“吃”、“叫”等7个生字。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德育目标: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 《人之初》说课稿

    我上的是《人之初》的第一课时,也就是课文第一个片段。为了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一开始出示了《三字经》的书籍图片,用夸张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今天,魏老师,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它呀,有900多岁了!”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小嘴里不禁发出“咦”的惊奇声。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一下子点燃。其实,很多小朋友对《三字经》还是很熟悉的,因为刚开学,学校就下发了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里面富含一个个小故事和插图,寓教于乐。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它最喜欢和读得懂它的人交朋友。你们有信心来读懂它吗?”

上一页123...52535455565758596061626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