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说课稿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2、教学目标新教材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① 知识目标:根据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② 能力目标: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③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④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二、说教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比较、顺势诱导、交流归纳的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 》说课稿

    2.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骑车”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2个问题:①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哪个地方相遇。②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3.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①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③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06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要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即使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也有不同的情形:本节课主要讲的例1,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也是这一系列内容的起始课,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里程表(二)》教案说课稿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课件-情境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里程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里程表(二)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淘气为了记录叔叔每天跑的路程,淘气在叔叔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周一至周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课件展示里程表)。(二)探究新知1.例1(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淘气记录的叔叔的周一到周五的里程表,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叔叔周一行了160千米。 师:同学们他说找到数学信息对吗?生:160千米不是星期一的行驶里程,应该是星期一晚上里程表上的读数。 星期二里程表上的读数是350,。生:。。。。师:同学们找的数学信息非常多,非常全面。(2)小组讨论交流: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一数》说课稿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在两部分认识数教学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探究自主过讨论得到。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猜数游戏》说课稿

    二、说教法与学法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提问导入、猜数游戏、实际应用、回顾总结、课堂作业。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说课稿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再对学、群学,最后在班里进行展示。整节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一个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独学、交流、合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运用了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制定了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说课稿

    一、说教材《下课啦》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比高矮、长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这节课的内容难在学生初步掌握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初步感知几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3、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掌握比较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二、说学情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层次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知识性的梳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北师大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上下》,它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及“方向与路线”做好铺垫。在这一课时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找家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依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生会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难点是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教材分析:《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存零用钱》说课稿

    教学目标1.结合“存零用钱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填空。(1)5.9元=元角=角(2)3.3元=元角=角2.列竖式计算。25+1146-48124-23103+28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题目。(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式:3.2元+11.5元=元(4)探索算理和算法。1)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运白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运白菜》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但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会出现错误。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本节教材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载体。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4、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文具点》说课稿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说一说,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乘法的意义后,我给出了6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第四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五关是想一想:0.3×4=0.6,4×0.3=?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第六关是两组口算练习。第七关是两道解决问题。主要是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复习以前所学的数量关系。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化简》说课稿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题目要分配什么?按照什么分配?重点思考讨论:从3:2这个比中,你能知道什么?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2、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第三个环节:多层训练,形成技能。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8-70页的《秋游》,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学习的除法都是一次试商成功不需要调商的。本课由秋游搭车的事件引出计算:每个年级各需几辆车?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发现不是所有的除法计算一次试商就能成功,需要对所估得的商进行调试,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四舍五入法试商后进行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试商后调商的原因。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去图书馆》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单元是图形与位置方面的相关内容,本课结合学生熟悉的情景,经历探索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种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另一种是用“东、西、南、北”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所有同学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距离和转弯地点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从而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在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方向与位置知识的价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方向与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合格率》说课稿

    四、说教法、学法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中的“两学两教”。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学习)。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1.学生在自主探究解答例题,求两种品牌罐头的合格率时,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正确求出产品合格率。2.在总结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时,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例题板书,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采用了“兵教兵”的方法,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当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五、说教学过程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背土豆》说课稿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背土豆》共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二、说教法与学法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整节课以故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串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交流获取新知。

上一页123...22232425262728293031323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