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四、活动所需资源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五、活动过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玩一玩。(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做游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过程: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 “>” 和小于号 “<”。 1. 教师边出示 “>” 和 “<” 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 教师出示大于号 “>” (1) 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 >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 教师出示小于号 “<” (1) 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动目标: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二、 活动准备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准备活动: 课件、积木、小茶壶、勋章、小五星。活动步骤:一、兴趣引入。动物王国有一名著名的小鸭侦探,这几天动物王国出了一系列的盗窃案,大象博士家的一把名贵茶壶丢失了。让我们一起来破案好吗?二、活动展开。小鸭侦探已经忙了好几天了,也找到了4把与丢失的茶壶差不多的茶壶,这是他拍回来的照片,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小鸭侦探把丢失的茶壶找出来吧。(一)方法呈现1、学生4人小组交流,取出准备好的小茶壶,每个人在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然后交换位置说说看。找出那把失窃的茶壶。 2、学生观察、讨论结果,并说说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观察中发现的内容,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小鸭侦探:谢谢大家帮我找回了丢失的茶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我一样做个名侦探?做一个好侦探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下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我就给他带上一颗智慧星。
3、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答问题,体验一问一答的乐趣。活动准备:1、认知准备:了解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及一休的提问;认识“?”符号。2、物质准备:布置科学宫场景(动脑筋爷爷画像,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科学图片、卡片、图书、实物,地球仪、小实验操作用具,及时贴问号符号,小问号娃娃胸饰);有关神秘的地球录像资料,《聪明的一休》音乐磁带、录音机、白磁带。活动过程:一、激发求知兴趣,争当小问号娃娃1、介绍动脑筋爷爷和科学宫。小朋友看,这里是科学官,动脑筋爷爷是最有学问的人了,今天,他要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到科学宫来玩,你们高兴吗?动脑筋爷爷说来这里玩的小朋友发现不懂的总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你们如果发现有不懂的该怎么办呢?2、 幼儿争当小问号娃娃,自己佩带小问号胸饰。动脑筋爷爷叫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是小问号,你们谁愿意当小问号?以前,总是老师提问题,今天,是小问号来提问题了。请你们赶快戴上小问号娃娃的标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分析,了解容易使鸟儿死亡的原因,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测,并乐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幼儿爱护鸟儿、保护鸟儿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保护好画眉鸟死亡的现场。 2、供幼儿记录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刚才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班的画眉鸟死了,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猜测小鸟的死因 1、上午的时候小鸟还是活着的,我们午睡的时候它就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小鸟死掉的呢?(幼儿自由探讨) 2、幼儿自由猜测发言,师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记录
2、 引导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个数找图形。 3、 培养幼儿分析、综合和解决总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录音机、磁带 2、 60—70CM长的绳子若干根 3、 小鸡衣服若干件、老鹰衣服一件 4、 小鸡笼2只 5、 鸡妈妈胸饰一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绪 1、 T:看,你们穿上衣服后都变成了谁?我变成了谁?我们来玩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好吗? 2、 介绍游戏规则,教师与幼儿玩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四只小鸡。(放音乐与幼儿游戏)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这节课我共分四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因为幼儿的人数较多,怕在分组活动中出现意外,所以我只准备了一份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课堂的秩序较好。在出示物品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这些物品的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的熟悉的;并对它们的用途也是比较了解的,大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幼儿对‘为什么要把尖利物品设计成这样’,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 “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这样好用”……因此,在我讲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大捂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那进行交流。课堂的气氛一下字就活跃了起来。
[活动准备]1、观看有关沙尘暴危害的图片或录象。2、向父母了解有关沙尘暴的危害。3、向父母初步了解根治沙尘暴的措施。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说说风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引出沙尘暴的话题。2、教师:“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体验。”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 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 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四、活动所需资源;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五、活动过程: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1、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盒,积木;球、折纸、纸板。2、铁哑铃二对,大矿泉水二瓶(圆形),大木箱一只。3、粗细绳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4、滑轮二付。5、录像。教学过程:(一)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1、介绍物品。师: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不认识的东西大家一起来告诉你。(重点介绍:滑轮)2、布置任务。师:这些都是物体,现在这些物体有没有动。(没有)。今天老师就请你来想办法,使这些物体移动位置,看谁想的办法最多。但有个要求,玩时不要拥挤,要相互谦让,并要把玩的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2、提问:(幼儿表达,也可上来边操作边讲)(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这些物体的?(幼儿回答)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还有的小朋友用脚踢使物体移动,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用力。(2)样一件物体(出示皮球),你们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幼边操作边表达)小结:对同样一件物体,用力大物体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动的慢,滚的也不远。
【活动目标】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2、了解“自由落体”的科学现象。3、加强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难重点】1、重点:了解“自由落体”的科学现象2、难点: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同。【活动准备】1、可操作材料:羽毛、石子、绳子、铁制品、纸、小玩具、沙包、小纸盒等物品。2、记录卡。【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都问我一个问题:飞机为什么会落下来?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来研究一下这是为什么?2、基础部分:1)、游戏:“看谁扔的高”。为幼儿提供材料“猜一猜,试一试看看什么东西能扔的高?”幼儿操作。 (引出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经验回忆,直到不管什么东西都会落到地上。)2)讨论:什么物体先落下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a、你刚才扔了什么?它落下来的速度怎样?b、再试一次,比较一下什么东西落地最快?c、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和幼儿一起统计物体下落的情况。3)、幼儿第二次探索,然后讨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什么有关呢?a、出示两个不同的物体(羽毛、石子),并把两个物体放在同一高度,让物体自由落下。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物体的形状会改变下落的速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光通过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现象。 2.通过观察不同现象,能分析观察的结果。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杯、水、牛奶、手电筒、易拉罐、玻璃、花玻璃、茶色玻璃、布、塑料布、磁带盒、饮料瓶、塑料桶、灯泡、书、纸、木板若干。 五、活动过程 1、想一想:什么能穿透玻璃杯? 2、手电简的光可以穿过玻璃杯。 3、探究的问题:光线能穿过哪种液体(水和牛奶)?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流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活动目标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三、适用对象大班幼儿。四、活动所需资源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五、活动过程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幼儿讨论。(1)用彩笔画企鹅。(2)用彩泥捏企鹅。(3)用雪坯雕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