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来信和礼物券 1、(出示信封)今天早上,妈妈在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猜猜是谁写给我们的? 2、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起路来跳呀跳 3、哟,是写给我们的呀!咦,会是谁给我们写的信呢? 4、引导幼儿观察信封右下角的兔奶奶:(老花眼镜、额头的皱纹等) 5、兔奶奶写信给我们,不知道有什么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好吗? 6、师生一起读信(教师读信,引导幼儿看图) a、(蛋糕)这是什么呀?什么时候要吃蛋糕? B、原来,兔奶奶要生日了,她请我们去干什么?那你们谁想去?
活动目标:1、通过测量、讨论自己的体重,初步了解健康与体重的关系。2、激发幼儿探索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趣。 活动准备:称四个、纸笔若干、相关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一、测测体重1、T:孩子们,中班的时候我们都量了体重,知道你的中班时候的体重是多少?2、T:那现在的体重你们知道吗?3、T:猜猜看,现在的体重和以前的相比会有什么变化呢?那是不是你们的体重就这样一直长下去,重下去的啊?小结:体重会随人的长大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这是我们的生长规律。4、T: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现在的体重到底是多少呢?吴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个称,你们去称一称,然后把你们的体重记录下来。5、请幼儿去测量体重并记录。
2、感知和把握黑白的对比原则,了解不同的分割方法。 3、大胆细致的绘画,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 准备: 图片、记号笔、纸 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和装饰坦克。 教师:怎样用线条装饰坦克呢?启发幼儿用曲线、直线、斜线、网状线、虚线等;用图案:小花、树、旗子、星星、数字等等。教师可根据幼儿讲述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装饰纹样供幼儿学习。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2、音乐和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活动背景条件: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将动物视为朋友。一天早上,我发现有几位小朋友不象往常一样开心地玩玩具,而在悄悄地说着什么,一脸不开心的样子,便上前问道:“你们怎么啦?”蒋梦帆小朋友生气地说:“我最喜欢大象了,昨天我看‘大风车’,看到好多非洲大象被坏人杀死了,偷走了象牙!”这时,孩子们停止了游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王奕人生气地说:“这些人真坏,让警察叔叔把它们抓起来。”朱淳清着急地说:“他们不会杀其它小动物吧!”王奕人抢着说:“还有很多大人吃小白兔呢!”孩子们个个非常生气,王博洋大声地说:“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他的话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热烈响应,可见孩子们已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这是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动物,增强环保意识的好机会,何不抓住这一契机,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呢?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地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一样需要一个祥和的环境。 “森林里的聚会”是保护小动物项目活动中的一个子主题,小朋友们通过“参观动物园”、“绘画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等活动,已留下了快乐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孩子们希望小动物在森林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愿望: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表现出来,在森林里快乐地一起聚会,活动由此展开。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过程 1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模仿训练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 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 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动作。故事: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来(教师做动作)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幼儿根教师一起想象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森林音乐会>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 挤牛奶,切蛋糕,刷果酱,搅拌牛奶, 搅面,跺面,跳一跳学拍"强弱弱弱.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设计电话号码,体验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 收集家庭电话号码,幼儿操作材料,小动物图片。活动过程:一、观察家庭号码 1、你们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吧,请小朋友来写下这些电话号码? (幼儿写在白纸上,一个号码写一张。教师将其写的贴在黑板上。) 2、你们看了写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幼儿:为什么有的是8位数,有的是11位数。) 教师小结:8位数的是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而8位数中以2 开头的是小灵通的电话号码,11位数的是移动电话号码。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识,从而学会自保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日常生活中曾观察到的红绿灯标志的图片、用纸板做的红绿灯,红绿黄灯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交通安全图画,引出课题:“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然后老师与幼儿一起认识三种颜色的灯,并通过儿歌内容的了解初步知道“红灯停,绿灯走,黄灯停一停”。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做小汽车,另一组做小朋友步行,当汽车行人看见红灯时都必须停下,当看见绿灯才能行走……)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学习,使幼儿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幼儿发现尝试,让幼儿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每幼儿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2、能与同伴合作共同玩球。[活动准备]1、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球若干,如排球、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皮球等。2、艺术体操——球操的录像带、磁带等。3、自制奖牌若干。[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幼儿随音乐《健康歌》做活动身体关节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1、谈话: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幼儿自由发言(启发幼儿说出去玩球)今天我们来看一段球操表演。 播放录像,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解。引导幼儿注意观看体操运动员怎样用身体控制住小小的、会滚动的球。2、我们的活动室里有许多球,我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好不好?每个幼儿拿一个球,请幼儿自由模仿,满足幼儿的模仿欲望。
【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主要是通过声音、行动和气味三种方式传递信息。 难点:了解动物运用气味的联络方式。【活动准备】 知识:课前请幼儿搜集有关动物间联络方式的知识。 物质:各种动物的图片、展板、头饰、课件等。【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教师口技表演(小鸟叫声),激发兴趣。 过渡语:小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可以用叫声来联络伙伴,那你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联络伙伴的吗?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动物交流联络时的录像,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2.观看两种动物的联络方式,引出主题。 提问:蜘蛛遇到危险时,是怎样联络伙伴的? 蜜蜂是怎样跳舞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摇摆舞,八字舞) 你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联络的? 过渡语: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请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边看着大图片边交流讨论:其它动物都是怎样联络的。孩子们,请到这边来!(二)展开:了解动物的三种主要联络方式。 1.幼儿自由观看讨论动物图片,发现学习。 2.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主要的三种联络方式。 (1)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的联络方式。 (2)幼儿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动物联络方式的归类。
活动目标:1.让幼儿根据小动物们的要求,设计出有趣的房子。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活动准备:1.和幼儿人数相等的16开白纸、马克笔。2.小兔、小松鼠、蝴蝶、大象等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房子”1.老师:小朋友,今天咱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 幼儿:小兔、小松鼠、蝴蝶、大象。
活动准备: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1、感觉游戏。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1)第一次捉泥鳅 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活动过程】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活动要求:l、区分能滚与不能滚的物体,比较其异同,知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轮子能向两面滚动。2、通过尝试活动,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诙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l、圆球,瓶子,轮子娃娃各一个;一辆没有轮子的汽车。2、收集各种大小纸盒、积木、球、饮料瓶,轮子状的物品及各种玩具车。3、准备三条l—2米左右长的路。 活动过程:一、什么会滚,什么不会滚?1、出示两辆车(一辆有轮子,一辆没有轮子)通过比较,知道轮子可以滚动。①教师以小象笨笨的口吻引出课题。师:“我是小象笨笨,城里的朋友给我送来了一辆汽车,可是我不知道怎样让车动起来,谁能帮助我?”②出示没轮子的汽车,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会动?③教师给汽车装上方形的轮子,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汽车还是不会动。幼:(方的东西不能浪,圆的东西能滚。)④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什么才是滚?(连续着向前旋转叫做“滚”)2、自由玩纸盒、积木;轮子等物,引导幼儿将物品分成“会滚”与“不会滚”两堆。师:我有一堆东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东西会滚,哪些东西不会滚,你们去试一试,然后把不会滚的放到(滚)这个框里,把会滚的放到(滚)那个框中。(幼儿动手操作)
2.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能力。3.充分体验成功后的欣喜。活动准备:1.空白面具人手一个。范例3个。2.装饰材料、剪刀、双面胶若干。3.道具:丝巾、彩棒、花莲、小伞、扇子若干。4.背景图一幅,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1)出示背景图,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2、主动收拾整理班级的玩具等。活动准备:准备统计表、笔,幼儿学习包《我们的班级》活动过程:1、 谈话引题。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的物品、玩具等环境。 2、统计物品统计物品及玩具的数量,并用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2、 从公园回忆中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萌发对公园的留恋。活动准备:1、 已经有一定的一物多玩的游戏经验。2、 旧报纸若干张(数量超过活动人数的两倍),铃铛一副。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带幼儿到公园入口。当教师说下雨了,请幼儿双手拿一张旧报纸顶在头上当小丑帽,并在原地按铃声节奏跳一跳,进行腿部力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