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2024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32篇)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案

    《金色的草地》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写作课文,本单元的语文元素是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本组单元只有两课,第二课明确了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学会观察并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写出自己的观察。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蒲、英”6个生字,会写“盛、耍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3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情况及原因。3.品读感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品读感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2.教学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途径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阔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后两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晴姿和雨姿的美好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的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文章结构分明,先总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再分别介绍了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课在开篇的第一自然段就有了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句进行描述。课后习题的“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从下面的图片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等学习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和一段话的意思,提升学生理解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1.会认“饶、优”9个生字,会写“优、浅”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3.能选择一幅图,用几句话描写图上的景观。 1.教学重点:能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2.教学难点:掌握文中的写作手法,尝试运用到习作中。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教案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本课教学可注意两点内容: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二所列的4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1.会认“妙、奏”等11个生字,会写“读、虾”等13个生字。掌握“高远、沉思”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乐趣。3.能找出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有趣的事物,积累喜欢的语句。 1.教学重点:能找出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有趣的事物,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乐趣。2.教学难点: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非常鲜活,妙趣横生,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文是一篇浅显易懂、优美生动的散文。这篇文章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1.会认“妙、奏”等9个生字,会写“演、琴”等13个生字,掌握课文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1.教学重点: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2.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

    《司马光》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1.会认“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2课时

  •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六)说教学策略1.专题性海量的媒介信息必须加以选择或者整合,以项目为依据,进行信息筛选,形成专题性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对文本信息“化零为整”的能力,提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的充实感。2.情境化情境教学应指向学生的应用,建构富有符合时代气息的内容,与生活经验更加贴合,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所提升,在情境中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3.任务化以任务为导向的序列化学习,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路线图、学习框架等具体任务引导;或以跨媒介的认识与应用为任务的设置引导;甚至以阅读和交流作为序列化安排的实践引导。4.整合性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形成新的“超媒介”,也能实现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多种媒介的信息整合只为一个核心教学内容服务。5.互文性语言文字是语文之生命,我们是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探讨,音乐、图像、视频等文本与传统语言文字文本形成互文,触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立体化和具体化的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信用工具和外汇说课稿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二、教学策略的选用(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本框题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信用工具和外汇教案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 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工作情况调研报告3篇

    1.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不够民主。一是应开村民代表大会而未开。一些村没有按照“五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实施,以复印方式重复使用会议决议,以签到册作为决议使用。二是以村两委会议代替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特别是涉及村两委干部工资补贴、困难补助、村工程项目建设等事项,有的只通过村两委会议讨论,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三是民主决策形式化。如清凉峰镇白果村在20**年实施大明山茯苓林道建设项目、岭下大礼堂再次修复工程时,直接以村两委会议讨论决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形式,指定个人实施。

  • 精选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一、关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说课稿

    一、说教材。《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按照由慢到快的顺序,介绍了9种事物的速度,向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们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应该没问题。三、说目标。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冠”这个多音字,及“猎豹、鸵鸟”等词语。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是按照事物由慢到快安排的写作顺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2篇

    l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我们大家现在一起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多长。互相看一下,计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师:同学们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4、用厘米量师:刚才上课时,老师展示的2根线绳,到底哪一根长一点呢?现在,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两根线绳各自多长,然后在测量比较一下,好吗?师:结果是哪根线绳长一点呢?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吗?三、知识拓展1、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断了一节,没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这把尺子能不能用来量物体的长度啊?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想办法,好吗?2、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件展示)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2篇

    一、学情分析《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这是一节实践操作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但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认识量角器,更谈不上用量角器来测量角,而且角的大小概念也还没有完全形成,显得比较抽象,所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要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并且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2篇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 春季新学期开学国旗下讲话稿三篇

    【导语】春节过后,春季开学也就来了,一个新的开始,必须要有新的面貌,新的目标,新的进展。下面是由整理的春季新学期开学国旗下讲话稿,欢迎阅读。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今天,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年开始了。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前来参加仪式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新加入二中大家庭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学年,我校全体师生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热切关注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校园建设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常规管理落实到位,课堂改革不断深化。历城二中迅速成为深受社会关注、学生家长欢迎、学子向往的热门学校。在今年高考中我校38级同学有917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66人,上线率为%。其中,本科上线率已是第三次居济南市,又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考入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大学,我校李占洋同学以644分全省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飞行学院,为我校争得了荣誉。39、40级同学在老师们悉心教育、耐心培养下,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我校学生能全面发展,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实践了“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发展阶梯”的办学理念。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 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 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 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  1.提问:请小组展示作品,并请别的同学推想这件作品是怎样被改造出来的?我们改造后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而改造前的树叶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自然物变成人造物的过程,采用倒推的方式,结合现实中的人造物,去推想制成它的原材料,以及这些原材料在自然界中本来的样子。)  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由自然物被制造成了人造物。(如:演示经过加工变成了石碑或石雕;木头经过加工变成了木槌;兽皮经过加工变成了皮衣等等)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撰写演讲稿》教案

    3.要语言流畅,不要拖泥带水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3)也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将某一个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从宏观层面追溯千年历史。2.佳作欣赏节 日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街面上修饰一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爸爸妈妈也早早地把家里布置一新,置办了年货,我幸福地眨着眼睛,穿着新衣服在大衣柜镜子前照来照去,真是美极了!大年三十,爸爸领着我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门上,那喜庆的金字映衬得我家满院都生辉了。最温馨的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气四溢的年夜饭,看着异彩纷呈的春晚节目……心中感到是那样的温暖。

上一页123...70717273747576777879808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