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趣味操练 (Practice)活动六:猜一猜教学参考时间:5教师说: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season. Why?学生猜测:It’s winter. Because you can skate. 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然后邀请另一名孩子起来,大家继续猜测活动七:传话游戏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教师在每个小组第一个同学耳边轻声说一个句子:I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I like fall, because I can find many beautiful defoliation.(落叶)/….每个小组传话,看谁传的又快又好每组的最后一个汇报你听到的句子(四)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活动八:Link and say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完成活动手册P13—3两人一小组,分别说说每组图代表的季节,服装,和事情教师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in summer/in winter/ in fall?,请孩子回答。两人一组问答,根据你听到的连出出对方喜欢的季节事情两个人交换书对答案活动九:Let’s do a survey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完成活动手册P13—4自己认读范例对话,明确题意小组调查(6人)各小组展示答案活动十:试一试(Let’s try)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理解再听录音,选择你听到的图
1.热身(warm-up) (1)全班齐唱歌曲“How call I Get to the Zoo?’’ (2)师生一起吟唱第一单元的歌谣,要求学生一边吟唱,一边用手打节拍。 2.预习(Preview) 教师对学生有关My Dream Vacation的短文做出总体评价,并请几名写得有创意的学生朗读他们的短文,教师针对其内容提问,如:“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How are you going to there等。教师根据课前的准备,在最后一名学生朗读完文章并回答了问题以后,简化并板书该学生的回答,将其改编成为一首小歌谣,如: 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the ZOO to see the monkeys. I’m going by bike.I’m going On foot. I live near the ZOO.So I won’t take a train. 教师拍节拍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新歌谣,学生模仿吟唱新歌谣。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chant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放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静听并试着跟读,再看着文字吟唱。师生可进行问答式吟唱,并在小组间展开比赛。 Listen and match
2.预习(Preview) 看字母,说职业 教师出示职业名称单词的首字母,让学生说出整个单词。如:w-writer;d-driver/doctor,a-accountant/actor/actress;T-TV reporter等o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从看字母说职业名称引出TV reporter,教师拿出一些名人照片说:“Now you’re a TV reporter.You’re going to interview a famous person.You don’t know who he/she is .But you know he/she is someone in the pictures.”给学生五次提问的机会,让他们根据教师的回答找出正确的人物。以下问题供参考: What does he/she do? What’s h is hobby ? Is he strong/thin/tall? Where does he/she live? (2)心有灵犀 请两名学生(sl和s2)上来,每人拿着纸和笔分别站在教室的两边。教师提问:“What does s1’s father do?”站在台上的两名学生分别把答案写在各自的纸上。如果两人的答案完全相同,两人就算获胜。教师继续问问题“What does …’s…do?”全体学生一起写出答案,谁写的答案正确就可以得一分。 Listen and match (1)教师说:“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Liu Yun?’’学生回答后教师说:“Please listen and find out.’’教师放本部分录音,学生认真听。
一、教学内容:Part B Let’s learn Let’s play. Part C Task time Let’s check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四会词组: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2、学会用句型What did you/ (name) do last weekend/ yesterday? I(name) (did) last weekend/ yesterday. Did you….? Yes, I did. 来进行问答并完成Task time的表格。 三、教学重点 掌握四会词组,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四、教学难点 掌握四会词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变化),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所需的词卡及图片。 2、学生准备词卡。 六、教学过程 1、Warm-up 1) Free-talk: T: What day is today? A: Today is… T: What day was yesterday? (强调 yesterday) B: Yesterday/ It was… T: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C: I (did)…yesterday. ( 用前几课时已经学的词组) 2) Chain-drill: C: I (did)…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D: I (did)…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 F… (ask the teacher) T: I went to a park yesterday.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learn (1)继续Chain-drill,由T 引出并出示新授词组:went hiking. (2)学生已经了解了go 的过去式后, T 边用I went ( 这个动词用动作表示)yesterday.表达自己昨天去做什么了,边做动作.让学生帮老师说出: went swimming, went fishing.
四、品读揣摩诗歌情志1.读出意境画面。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2)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3)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生齐读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师指导明确)预设 (1)诗人用了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表现晚春景色。一个“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花草树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有了个性,成了精灵,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情趣。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受家族的影响,他少时热衷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不过,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是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他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性情豁达,不善治家,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到贫之变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其个人经历,使他对当时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之弊病有了深刻的了解,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于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数.我们一起看下表:小亮的做法.
一、导入电视剧(图片)::铁齿铜牙纪晓岚 二、 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三、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请写出 推理过程:∵ ,在两边同时加上1得, + = + .两边分别通分得: 思考: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证明“如果 ,那么 ”.(3) 等比性质:猜想 ( ),与 相等吗?能 否证明你的猜想?(引导学生从上述实例中找出证明方法)等比性质:如果 ( ),那么 = .思考:等比性质中,为什么要 这个条件?三、 巩固练习:1.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果一建筑在地面上影长为50米,高为1.5米的测竿的影长为2.5米 ,那么,该建筑的高是多少米?2.若 则 3.若 ,则 四、 本课小结:1.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 ;2. 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 等比性质:如果 ( ),五、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4.2
解:(1)根据题意,可得y=100025x,化简得y=40x;(2)根据题设可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85.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非零实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三、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 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x不能为0确定表达式:待定系数法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多媒体创设大量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为生活实际服务,让学生感受数学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已知一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下底BC长14m,斜坡AB的坡度为3∶3,另一腰CD与下底的夹角为45°,且长为46m,求它的上底的长(精确到0.1m,参考数据:2≈1.414,3≈1.732).解析:过点A作AE⊥BC于E,过点D作DF⊥BC于F,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E=DF的值,再根据坡度求出BE,最后根据EF=BC-BE-FC求出AD.解:过点A作AE⊥BC,过点D作DF⊥BC,垂足分别为E、F.∵CD与BC的夹角为45°,∴∠DCF=45°,∴∠CDF=45°.∵CD=46m,∴DF=CF=462=43(m),∴AE=DF=43m.∵斜坡AB的坡度为3∶3,∴tan∠ABE=AEBE=33=3,∴BE=4m.∵BC=14m,∴EF=BC-BE-CF=14-4-43=10-43(m).∵AD=EF,∴AD=10-43≈3.1(m).所以,它的上底的长约为3.1m.方法总结:考查对坡度的理解及梯形的性质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4、 填表:相反数 绝对值21 0 -0.75 5、 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分别标出绝对值是6 , 1.2 , 0 的数6、 计算:(1) (2) 五、探究学习1、某人因工作需要租出租车从A站出发,先向南行驶6 Km至B处,后向北行驶10 Km至 C处,接着又向南行驶7 Km至D处,最后又向北行驶2 Km至E处。请通过列式计算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 这个人乘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2) 这个人最后的目的地在离出发地的什么方向上,相隔多少千米 ?2、写出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并把它们记在数轴上。六、小结一头牛耕耘在一块田 地上,忙碌了一整天,表面上它在原地踏步,没有踏出这块土地,但我们说,它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因为它所走过 的距离之和,有时候我们是无法 想象的。这就是今天所学的绝对值的意义所在。所以绝对值是不考虑方向意义时的一种数值表示。七、布置作业做作业本中相应的部分。
方法总结:描述一个代数式的意义,可以从字母本身出发来描述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几何背景赋予其中字母一定的实际意义加以描述.探究点四:根据实际问题列代数式用代数式表示下列各式:(1)王明同学买2本练习册花了n元,那么买m本练习册要花多少元?(2)正方体的棱长为a,那么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呢?解析:(1)根据买2本练习册花了n元,得出买1本练习册花n2元,再根据买了m本练习册,即可列出算式.(2)根据正方体的棱长为a和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列出式子.解:(1)∵买2本练习册花了n元,∴买1本练习册花n2元,∴买m本练习册要花12mn元;(2)∵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表面积是6a2;它的体积是a3.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用到的知识点包括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根据题意列出式子是解本题的关键.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2.进一步加深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灵活运用。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灵活运用与提高。三.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交流、练习 探究 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 同类项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例如: 与 是同类项; 与 是同类项。注意:同类项与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教学目标2 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如: 。
1、如图,OA、OB是两条射线,C是OA上一点,D、E是OB上两点,则图中共有 条钱段、它们分别是 ;图中共有 射线,它们分别是 。2、如果线段AB=5cm,BC=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3、(1)用度、分、秒表示48.26° (2)用度表示37°28′24″ 4、从3点到5点30分,时钟的时针转过了 度。5、一轮船航行到B处测得小岛A的方向为北偏西30°,则从A处观测此B处的方向为( ) A. 南偏东30° B. 东偏北30° C. 南偏东60° D. 东偏北60°6、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A. 30° B. 150° C. 30°或150° D. 不同于上述答案7、如图,AO⊥OB,直线CD过点O,且∠BOD=130°,求∠AOD的大小。8、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MC的长。9、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经过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迁移:某足球比赛中有20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队之间必须比赛一场),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一、情境导入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学们,你能说出图中每个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吗?学完了下面的内容,就会知道答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类型一】 对角的概念的考查下列关于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①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②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④正确.故选A.
解析: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居民都应有的意识.题中给出假如每人浪费一点水,当人数增多时,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100万人每天浪费的水资源为1000000×0.32=320000(升).所以320000=3.2×105.故选B.方法总结: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科学记数法的实际应用.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数据,应先计算,再表示.探究点二: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原数已知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1)2.01×104;(2)6.070×105.解析:(1)将2.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即可;(2)将6.07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5位即可.解:(1)2.01×104=20100;(2)6.070×105=607000.方法总结:将科学记数法a×10n表示的数,“还原”成通常表示的数,就是把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所得到的数.三、板书设计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空间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题意,得34%x-18%x=160,解得x=1000.所以48%x=48%×1000=480(公顷),18%x=18%×1000=180(公顷),34%x=34%×1000=340(公顷).答:玉米种了340公顷,高粱种了180公顷,水稻种了480公顷.方法总结: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语文老师对班上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调查,并请数学老师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1)哪种书籍最受欢迎?(2)哪两种书籍受欢迎程度差不多?(3)图中扇形分别表示什么?(4)图中的各个百分比如何得到?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解:(1)科幻书籍最受欢迎,可从扇形的大小或图中百分比的大小得出.(2)科普书籍和武侠书籍受欢迎程度差不多,可从图中扇形大小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3)图中扇形分别代表了最喜欢某种书籍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4)用最喜欢某种书籍的人数比全班的总人数即可得各个百分比,所有的百分比之和为1.方法总结:由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时,一定要明确各个项目和它们所占圆面的百分比.
议一议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数轴上表示的数,▁▁▁边的总比▁▁▁边的大;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练习:比较大小:-3▁5; 0 ▁-4 ;-3 ▁-2.5。3、合作交流(1) 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2)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 什么是相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4) 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5、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B、 一个数只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C、 在1和3之间只有2D、 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2)语句:①-5是相反数?②-5与+3互为相反数③-5是5的相反数④-5和5互为相反数⑤0的相反数是0⑥-0=0。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