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较美?为什么?五、归纳小结。设问 :今天学了什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新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预设 示例:(1)斯科特,寒冷的冰雪虽然冻住了你的身体,但它却冻不住你那高尚无比的灵魂。(2)威尔逊博士,凶猛的暴风雪只是带走了你的身躯,却没有带走你那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爱。2.以史明鉴,畅写启示。(1)畅写启示。师:作者在课文结尾满怀深情地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对你有什么启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2)引导交流。“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及其启示:示例一: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约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而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11年,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活动六:猜一猜教学参考时间:5教师说: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season. Why?学生猜测:It’s winter. Because you can skate. 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然后邀请另一名孩子起来,大家继续猜测活动七:传话游戏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教师在每个小组第一个同学耳边轻声说一个句子:I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I like fall, because I can find many beautiful defoliation.(落叶)/….每个小组传话,看谁传的又快又好每组的最后一个汇报你听到的句子(四)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活动八:Link and say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完成活动手册P13—3两人一小组,分别说说每组图代表的季节,服装,和事情教师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in summer/in winter/ in fall?,请孩子回答。两人一组问答,根据你听到的连出出对方喜欢的季节事情两个人交换书对答案活动九:Let’s do a survey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完成活动手册P13—4自己认读范例对话,明确题意小组调查(6人)各小组展示答案活动十:试一试(Let’s try)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理解再听录音,选择你听到的图
① 教师询问学生“What day is today?”,学生说出“Today is …”。而后又问学生:“What’s the date?”,帮助学生说出今天的具体日期:“It’s …”。 ②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年历(最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教师随意指着某天询问学生:“What’s the date?”,而后请学生拿着年历相互用“What’s the date? It’s ….”进行问答练习。③ 教师拿着年历从一月开始问学生:“Who has a birthday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而后教师问起立的学生:“What’s the date?”,让一月份生日的学生答出具体日期。④ 请若干名学生代替老师进行提问,从二月到十二月。活动四:Let’s talk教学参考时间:8分钟① 教师播放对话录音两遍,而后提问:“When is Sarah’s birthday? When is Zhang’s birthday?”,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出:“Sarah’s birthday is in October1st. Zhang’s birthday’s is in March12th.”。 ② 学生跟读对话,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③ 学生根据同学的生日组织一个新的对话,教师请若干组展示他们的对话。
活动八:Story time:教学参考时间:5-7分钟打开书,学生自己阅读故事。两人一小组,尝试初步朗读。小组间互相提问回答:一人问,另一人回答。有两个人都不明白的问题,向全班提问。教师提问:(如果这些问题已经被同学问过了就不用再问了。)Is Zoom reading a book?Is he fishing?Are the frogs playing in the river?Are they catching mosquitoes?What are the frogs doing?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跟读。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教师要适时告诉学生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青蛙。活动目的:Story time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小故事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理解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四周的风物秀隽异常。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水里的碎瓷片清晰可见。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郑振铎《石湖》(生根据师展示的原文,参考、揣摩名家笔下抒情方式的运用,体会抒情描写中以情动人的魅力)2.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提示:(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2)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3)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生自由习作后,小组内互评、修改)师小结:情贵在真,要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朱光潜曾说过:“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要水到渠成。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承,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可译为“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4)“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就”或不译,这时“而”后不能停顿。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一、导入电视剧(图片)::铁齿铜牙纪晓岚 二、 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三、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1、通过同位之间互说座位位置,检测知识目标2、3的达成效果。2、通过导学案上的探究一,检测知识目标2、3的达成效果。 3、通过探究二,检测知识目标1、3的达成效果。 4、通过课堂反馈,检测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本节课遵循分层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与提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小组交流和班级集体展示,教师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进行适时的反应评价,同时促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2、通过设计课堂互说座位、探究一、二及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完成对自己的评价。3.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检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完成教学反馈评价。
二、新授:1、出示屏幕,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 30+8 35+30 8+3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那么剩下的两道道题35+3 35+30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引导学生得出课题并板书)。请同学们想想35+3 35+30得多少呢?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题35+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生:接着数,摆小棒······A.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先摆3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出示3捆5根加上3根得到38。(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请摆得好的学生演示)不用小棒也可以直接算:先把个位上的5加上3得8,再加30得38B.观察算式,掌握口算的方法
(1)学生笔算。(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4、正误辩析: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二、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三、综合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2、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指导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数表示的含义。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读数与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100以内各数。教学难点:数位意义和理解。教学关键:通过读数、写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 。你看,小猫咪已经在门口欢迎我们了。咦,小兔子从门口蹦了出来,它说:不行,不行,你们想进数学乐园去可得回答我的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敢接受小兔子的挑战吗?那可得看仔细了。1、从31数到36,从56数到66。2、我说前一个数,你们说后一个数。
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呢?(1/10米)师:1/10米也可以写成0.1米。师: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可先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同桌讨论后反馈师根据反馈结果提问:请同学观察一下1/10米和0.1米,3/10米和0.3米,7/10米和0.7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随学生的回答出示1/10米=0.1米 3/10米=0.3米 7/10米=0.7米。再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四人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 认识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么请同学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三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具体的步骤和前面相似)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还是放到52页小数数位顺序表这里教学比较妥当。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请学生汇报汇报。课堂作业做练习七第二题。1.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2.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问:“怎样数比较快?”然后点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数的方法。3.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对不对,表扬估对的同学。小结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三、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第八课时、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三、完成练习: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我们必须拿出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老师,大家能做到吗?2、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你们去超市干什么啊,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付款?世界上有很多种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找学生说说)2、 你知道古代人用什么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民币的历史。人民币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从1948年12月到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分别是:1948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还有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也就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屏幕显示)人民币上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2、特征辨认。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3、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4、 看下面几张你都认识吗?5、 同学们学的真认真,老师中午回家要乘坐无人售票车,这种车要求自觉投币1元而不找零钱,老师只有一张10元的人民币,老师该怎么办哪?6、谁能帮老师换换钱?
师:刚才同学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四边形,用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梯形,如果把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来个快乐大比拼,你们行吗?那好,请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图案最漂亮。生:展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本组的作品,并说说作品中包含哪些图形)4.知识生活秀:(4分钟)(1)同学们都到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玩,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她,爱护花草树木,做热爱大自然的好孩子。现在用你们手中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集体绘制一幅大自然的图画。绘制后:看着这幅图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说一句话。(2)我们今天用的知识在数学中有一个名字叫做“密铺”,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物的世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密铺,想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图片欣赏。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在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我想知道本节课的内容你们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