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活动准备: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活动建议: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运用形体表现。二、活动准备 一段活泼的音乐,一盘剪辑好的音乐磁带(由活泼的、优美的、有力的等各种不同性质的音乐串连而成)、录音机。三、活动过程1.律动《健康歌》2.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形体动作表现。
二、 活动目标1、 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3、 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 活动重难点1、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2、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 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
2、通过欣赏各种手机的图片,萌发幼儿设计手机的意念。 活动准备:1)调查表:调查项目:品牌、大小、功能、颜色2)手机各类手机的图片3)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打电话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刚才吴老师不见了,有什么办法在最快的时间、用最方便的办法找到吴老师吗?(引发幼儿用打手机的办法) 二、出示调查表,让幼儿介绍自己身边的手机,在幻灯机上出示各类调查表,让幼儿介绍爸爸妈妈的手机。
二、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有节奏的做出相应的动作。2、培养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表演的能力。3、帮助幼儿体验鞋匠劳动中愉快的心情。三、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此歌曲,并已初步了解了鞋匠的劳动内容。 2、磁带两盘。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活动准备:1、大“荷叶”一片,钢琴。2、虫子一串,青蛙指偶两个(老青蛙、小青蛙)。活动过程:1、出示荷叶,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她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师生手持荷叶站在原地不动。)
二、重点与难点 1.玩具大家玩。 2.友好地玩。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2.大皮球若干(如全班人数)。 3.与大班老师联系,拟定和大班幼儿共同玩皮球的计划。 四、设计思路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他们拥有许多玩具,但常常因缺少玩伴而不会与人分享玩具,和别人一起玩。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玩,在活动过程中,使其体会分享的快乐,并从中激发幼儿交往的愿望,培养幼儿初步的交往能力。本设计仅仅是一种思路。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可抓住时机,多设计这类活动,使幼儿在反复的情绪体验中,形成正确的观察。五、活动流程 激发情绪,介绍玩具,看别人玩——体验情绪,和同伴玩,和大哥哥一起玩——形成理念,大家一起玩才快乐
3、初步学会关心帮助同伴,增进爱同伴的情感。活动过程:1、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2、组织幼儿看电视讨论怎么样交朋友。出示视频实录三段:(1)一个小朋友玩玩具时和好朋友争抢玩具。(2)喝水时,一个小朋友在推挤其他小朋友,抢着先喝。(3)小朋友有了困难他也不去帮忙。大家都不和他做好朋友。 问:为什么他找不到好朋友?怎么样做才能找到好朋友?(幼儿讨论)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们做你的好朋友?
二、活动准备:将活动室一端用黑布、大型木板等布置成黑乎乎的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音乐磁带一盒。课件动画片《小兔迷路了》 三.过程过程:(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 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找小猫》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 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3.播放动画片《小兔迷路了》: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走啊走,小兔来到一个山洞里,里面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小兔害怕极了,太阳落山了,夜深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大声地哭起来:“妈妈,妈妈……”。
2、学习包装和装饰礼物。 3、体验赠送和接受礼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挂图、用纸包着的神秘礼物;彩色胶带、色纸、画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欣赏挂图`《我喜欢......我会......》,结合幼儿用书中的内容,请幼儿想想自己对喜欢的人会做什么,与图中是否一样。 2、告诉幼儿,老师今天收到一个神秘礼物。向幼儿展示经过包装装饰的神秘礼物,请幼儿自由猜测里面是什么。
2、引导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活动准备1、幼儿叠衣服图一张,幼儿扔衣服图一张。2、幼儿穿衣图一张,幼儿找衣图一张。活动过程1、出示第一组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喜欢哪个小朋友? 你为什么喜欢第一个小朋友而不喜欢第二个小朋友?
2、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活动准备:图片四张、手套木偶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引起兴趣1“笛笃笛笃”瞧,谁来了?(出示小马噔噔)2这匹小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尾巴上有四只鞋子)看看小马的鞋子是什么样的?像什么?3猜猜小马的鞋子为什么会挂在尾巴上?(小马有4只漂亮的新鞋子,舍不得穿)小马噔噔舍不得穿新鞋子,就把鞋子挂在尾巴上向前走。他会遇见什么事呢?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故事情景中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到齐心协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动重点:尝试在故事情景中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难点:感受到齐心协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动准备:1、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经验。 2、丰富幼儿看图说话的经验。 3、会唱歌曲《三个和尚》。 4、《三个和尚》故事片、课件、磁带。
2、鼓励幼儿按照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活动准备: 录音带、教具:小兔子、大小蘑菇6棵、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老师带来了一棵小蘑菇;你们爱吃蘑菇吗? 谁也爱吃蘑菇呢?(小兔子)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小兔子看见地里长了一棵小蘑菇。提问:小兔子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2、小兔子说:“你这么小,等你长大了,我再来采吧。”小兔子走了。蘑菇开始长大。第一天,蘑菇长到像苹果那么大了。提问:小兔子会不会去采它呢? 3、小兔子说:“再长大一些我来采。”第二天,蘑菇长到像凳子那么大了。提问:小兔子会不会去采它呢? 4、小兔子说:“再长大一些我来采。” 提问:第三天,蘑菇会长 到多大呢?像什么?小兔子会怎么做?(通过“前两天蘑菇变化”的提示,引发幼儿对蘑菇形态的想象。)
2、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准备:1、课件;2、实物:鞭炮、气球3、录音机、图片、方向盘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们这来玩,看!他们在干什么? (大班幼儿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伤手的事情) 老师问:大班哥哥姐姐这样做安全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教学目的:1、认识蝴蝶的生长过程。2、尝试制作对称画。3、了解蝴蝶花纹的用途。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机、画纸、彩笔、各种种子、水彩、图片胶水 教学内容:1、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咱们班的小朋友谁最聪明好不好,那咱们先来一个谜语。 猜谜语:身穿花衣爱打扮, 两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只跳舞, 花丛里面跳的欢。{蝴蝶} 谁猜出来了请悄悄的告诉老师。请小朋友一块告诉老师是什么?(图1-2) 2、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蝴蝶?(丰富幼儿词汇)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呢小朋友想不想看(图3-8)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1)你发现了什么? (2)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颜色、花纹是怎样的?(翅膀是对称的)还有什么是对称的?(书桌、门窗、课本) (3)谁知道漂亮的花纹有什么作用吗? (蝴蝶身上的图案和色彩跟它所处的背景很相近,这样他的天敌鸟或其它的动物就很难发现他们,起到了保护自身的作用) 3、小朋友你们想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吗?(课件) (1)蝴蝶把一个圆圆的想鸡蛋的小东西产在花芯、树干或叶子上。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吗?{卵}图
2、尝试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3、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2、草地背景图一幅3、《蜜蜂做工》等磁带4、废报纸、颜料、各种正方形蜡光纸、各种没涂色的花5、蜡笔、卡纸、剪刀、篓子若干、投影仪等若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1、 小蜜蜂们,跟着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去采蜜吧。2、 勤劳的小蜜蜂,刚才你们在忙什么呀?(采花蜜)二、回忆经验,复习表述。1、 哦,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前几天,我们在花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2、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花?(幼儿讨论)3、 我们前几天在花园里找到了许多花,有迎春花……老师还给他们照了相呢。4、 看!有谁?他们找到了什么花?(毛毛、郑莹,绣球花)5、 为什么叫它绣球花?(因为它长得像球一样……)6、 小结: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进行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2、通过倾听故事,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活动准备:课件《爱心礼物》、黑板两块、操作表格数份、红五星若干。活动过程:一、故事《大大和小小》导入二、大大选裙子(在贴一贴的游戏中初步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影响的守恒关系。)1、观察裙子(裙子有什么不一样?裙子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小结:这些数字是裙子上的编号,上面有数字1的说明是1号裙子。2、帮助大大选花最多的裙子送给妈妈,让孩子思考选择。3、贴一贴:你认为花最多的是哪条裙子?为什么?(孩子观察表格后再贴)4、讨论验证:(活动的关键,引发幼儿争论通过验证来解决问题)(1)到底是哪一条呢?你是怎么知道这条裙子上的小花是最多的?(2)产生解决办法(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3)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你们用数一数的办法找到了正确答案,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花的大小、排列方式来决定花朵的多少而是要用数数的方法。 三、小小选裙子(迁移运用,继续感知物体数量的守恒)1、帮助小小选花最少的裙子送给妈妈。(把五角星贴在相应的框里)2、填表格最后一格:裙子上花有几朵?3、验证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用眼睛看的办法,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自己,我们就需要用数一数的办法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
实验时,幼儿是主体,教师主导。运用了观察法、引导法、亲身体验法、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去完成这四个实验。例如:作实验一时,教师提壶把水到入脸盆中,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当盆中盛满水后继续到水,盆中的水会是什么样的?观察后让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发挥。例如:做实验四:让幼儿亲自闻一闻水和醋,判断水是没有气味的。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能掌握知识。这四个实验的过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做的设计。学习时,幼儿对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学习水的性质,
中班幼儿会对水本身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活动《水不见了》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东西在吸饱水后(饱和后)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来说,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东西在吸饱水后(饱和后)也就不能吸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