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解目标(1)发展的普遍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二、分析题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答案提示】(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三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等。(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一、情境导入在学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老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出了下面这道题:计算-32+(-6)÷12×(-4).小明和小颖很快给出了答案.小明:-32+(-6)÷12×(-4)=-9+(-6)÷(-2)=-9+3=-6.小颖:-32+(-6)÷12×(-4)=-9+(-6)×2×(-4)=39.你能判断出谁的计算正确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1)(-5)-(-5)×110÷110×(-5);(2)-1-{(-3)3-[3+23×(-112)]÷(-2)}.解析:(1)题是含有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本题中的乘除运算.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2)题有大括号、中括号,在运算时,可从里到外进行.注意要灵活掌握运算顺序.
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中的第16—17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1、2、3、4、题。(2)教材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及编排意图):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笔算减法的基础。由于笔算减法是在口算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材先安排了口算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复习,为理解笔算做好准备。教材由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口算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说明这种口算题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然后,对照直观图说明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计算顺序。(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4、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说教材该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为以后能准确、恰当地运用数目描述生活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2、经历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3、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理解和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位数不够用0补足是本节课的难点。
(2)伟大的意义: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其精神,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3)必然的选择: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拓展延伸: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像孔繁森、张海迪、徐洪刚、韩素云、李国安、徐虎、李素丽等,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提出的一些响亮口号,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单位做个好职工,社会做个好公民,家庭做个好成员”等,不断激励着人们。
师:三亚目前正在强调打造文化产业,如举办文体大赛,提升三亚知名度.如今"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已成为三亚一张旅游名片,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旅游的发展,大家结合今天的三亚文化产业发展谈谈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作用.学生:回答(略)。师: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 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板书) (1).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学生朗读课文P103页,理解亿万人民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师: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2).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师: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环境问题 是伴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产生。本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6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 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 ,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发展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代际、人与物、国家与地区之间;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总结新课】可持续发 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发展目的。
在当时雅典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所以出现了这样一批专门教授人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①政治因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②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奴隶制经济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哲学的成长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本原因③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最后教师强调:提示并强调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4、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
4.They were going to find someone to take part in their bet when they saw Henry walking on the street outside.[归纳]1.过去将来时的基本构成和用法过去将来时由“would+动词原形”构成,主要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来看将要发生的动作(尤其用于宾语从句中),还可以表示过去的动作习惯或倾向。Jeff knew he would be tired the next day.He promised that he would not open the letter until 2 o'clock.She said that she wouldn't do that again.2.表示过去将来时的其他表达法(1)was/were going to+动词原形:该结构有两个主要用法,一是表示过去的打算,二是表示在过去看来有迹象表明将要发生某事。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rain.(2)was/were to+动词原形:主要表示过去按计划或安排要做的事情。She said she was to get married next month.(3)was/were about to+动词原形:表示在过去看来即将要发生的动作,由于本身已含有“即将”的意味,所以不再与表示具体的将来时间状语连用。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when the phone rang.(4)was/were+现在分词:表示在过去看来即将发生的动作,通常可用于该结构中的动词是come,go,leave,arrive,begin,start,stop,close,open,die,join,borrow,buy等瞬间动词。Jack said he was leaving tomorrow.
三、教学目标根据《锦瑟》诗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现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体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发挥合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的阅读鉴赏,正确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锦瑟》诗的讲解采用“引导与自我生成”的方法,从老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之教师的总结结束。利用教师引导和师生互动刺激学生的领悟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自己文化的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2)由来:《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看来,《黄帝内经》是针对《黄帝外经》说的。2、《伤寒杂病论》: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万世宝典”(1)作者:东汉张仲景(2)内容:全书分为“伤寒”和“杂病”两大部分,(3)地位: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3、《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1)作者:明朝李时珍(2)内容: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3)地位:这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当你看到他们获得冠军登上金牌领奖台时,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时升起时,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作为一名中国人,即使你对这两项运动都不感兴趣,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无比光荣与自豪 你呢 ? 你呢 ?你们都是一样,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这种共同的感受。这是在和平年代,而在民族危亡时期,人们也有共同的行动 例如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途中遇到了民间组织的顽强抵抗,中国人民手持刀枪棍棒,同枪炮武装的侵略军展开斗争,血肉横飞,依然面无惧色,战到最后一人,也要奋勇拼杀。由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大家思考是什么使得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有着共同的行动?提示:(若换作是大和民族的人他在刚才的情境中则不会有呢?)显而易见,我们是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东西,共同的思想情感,共同的行为准则,而这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6页内容,并思考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教学重点】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策略】(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通过践行体验,结合美国传媒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探究指导】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验算。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仍以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想想做做”也是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题组比较,进一步完善算法,并重视通过估算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法1)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2)重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
(由除数的小数位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2、学习例5:买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学生列式:10.5÷0.75。①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②被除数10.5扩大100倍是多少?(10.5扩大100倍是105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被“0”。)3、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4、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试商方法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它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必须沟通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紧密结合现实情境,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5.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